颗粒列表

共 843 条 33 / 57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481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创办于1986年初,由原县二中教师倡办,所出油印刊物《桃林》三期,容稿50余篇(首),有小说、散文、诗歌等。1988年停刊。
482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88年由李德全等人创办,所岀油印文学刊物《柳林》共六期,历时三年,共纳稿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一百余篇(首),其中刊载作品二十余篇(首)被《甘南报》、《格桑花》等报刊选登。
483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甘肃省卫生厅于1985年和1986年先后两次投资23万元,筹建卓尼县中医藏医医院,在柳林镇唐尕川村下河滩划地4.1亩为院址。基建工程从1985年5月动工至1986年11月竣工,建成钢筋混凝土3层楼1幢,平瓦房12间,共计建筑面积1141平方...
484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1981年5月成立,有藏医士3人,均为内科藏医士。内设科室有:藏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科、放射室、治疗室。有医务人员9人,建筑面积507平方米,医疗设备有X光机1台,手术床1台。1987年7月,藏医门诊部撤销,其药品和器械全部并入...
485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1952年为了反对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争,成立了卓尼自治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由杨复兴兼任主任,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妇联、共青团组织负责人担任委员。于1954年1月选举产生了爱国卫生模范29人,先进集体9个,城关上河村定为卫生模范村。1963年3...
486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1977年11月1日,成立卓尼县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有成员11人,下设临时办公室,一配有专职人员办理日常工作。1980年8月,县委又调整了卓尼县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有成员9人,办公室仍设在县卫生局。此后,县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成员又历经变更至...
487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1938年4月1日,卓尼设治局与洮岷路保安司令部协同筹备成立了卓尼卫生院,院址设借用民房,无设备和床位。1942年5月,院址设在原“福音堂”背后(即现水电局后院),开设门诊,无设备和床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10月,正式成立卓...
488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上下迭区人民卫生所1953年3月成立,下设妇幼保健站,编制4人,负责上、下迭部地区的医疗工作。1958年12月31日,划归舟曲县。
489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录竹拱坝区人民卫生所1953年3月成立,下设妇幼保健站,编制7人,负责刀告、尼巴、扎古录、完冒等乡医疗工作。1962年5月,更名为录竹地区卫生院,编制6人。1964年3月,在尼巴建立了设有简易病床的卫生院。1969年3月,成立扎古录、刀告、...
490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新堡区人民卫生所1953年3月成立,编制4人,负责新堡、柏林、拉扎、洮砚4乡的医疗工作。1962年5月,编制增至5人。1969年3月,成立柏林、洮砚公社卫生院。1983年7月8日,将洮砚公社卫生院更名为新洮中心卫生院。
491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多坝地区卫生院1962年5月成立,编制4人,负责多坝、纳浪、木耳3乡的防疫医疗工作。1969年3月,成立纳浪、木耳公社卫生院。
492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北山地区卫生院1962年5月成立,编制4人,负责恰盖、康多、杓哇3乡的防疫医疗工作。1969年3月,成立恰盖、康多公社卫生院。1988年成立杓哇乡卫生院。
493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洮北地区卫生院1962年5月成立,编制5人,负责阿子滩、完冒、申藏、那子卡4乡的防疫医疗工作。1963年4月,经县人民委员会研究决定将洮北地区卫生院定为全县重点卫生院,编制7人。1966年,该卫生院因成绩显著,被县人委树立为全县卫生战线的红...
494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洮南地区卫生院1962年5月成立,编制4人,负责卡车、大族2乡的防疫医疗工作,1969年3月,成立卡车、大族公社卫生院。
495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城关镇联合诊疗所1962年5月成立,编制5人,负责城关镇和木耳乡的防疫医疗工作。1966年6月,成立城关公社卫生院,院址设在唐尕川民房中,利用接收城关镇联合诊疗所移交的财产、器械和部分药品展开工作。1978年12月16日,撤销城关公社卫生院...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