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843 条 32 / 57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466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卓尼县文化馆,成立于1953年11月,馆址原设在上城门的一座小楼上(下层为书店,上层为文化馆)。1955年,文化馆开展图片展览10次,馆有黑板报2面,街道专栏17面,每星期出两次,每逢节日、纪念日出墙报一次。当时,图书室拥有各类图书1118...
467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县图书馆成立于1984年元月,它的前身是文化馆的图书室,自文化馆成立时就有基础。历年中,文化馆的其它业务时盛时衰,但图书室却较稳定。文革前拥有图书3万余册,其中古籍线装书1千余册。文革中图书室被红卫兵造反派毁坏,80%的图书丢失,更因屋顶被...
468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县广播站的前身是1951年6月成立的卓尼自治区工委下属的收音广播室。设在工委院内,有2名工作人员,配有一台五灯直流收音机,主要工作任务是抄收中央、省上的新闻广播,编印新闻《快报》。 1953年初,省广播局配发了一台25W的广播扩大机和一台小...
469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卓尼县档案馆成立于1964年12月18日,它的前身是中共卓尼县委办公室文档室。档案馆成立后,仍隶属县委管辖,为县委下属的科级工作机构。1967年11月30日,县委工作机构陷于瘫痪,1968年4月,县革委会成立,设办公室,档案馆又并入办公室之...
470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前身是县电影放映队,1955年上半年建立了柳林、寺台子两个放映组,培训放影员4人,以放映幻灯片为主,共放映69场,观众2300多人次,以此为基础,于1956年9月正式成立卓尼县电影放映队,当时仅有放映员5人,16毫米放映机一部。 1958年...
471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卓尼县新华书店成立于1953年11月,店址设在上城门的一座两层小楼中,与县文化馆合用,后院平房为书库,楼下为门市部,当时为文化事业单位。 1962年1月,卓尼县恢复建置后,文化馆迁至大礼堂前楼上,书店仍设在旧址,经营条件已有很大改观。 19...
472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卓尼有史以来第一座大礼堂建成于1958年初,礼堂构造为剧院式,有舞台、后台、化妆室(左右两间),舞台全为木质地板。会堂地坪为混凝土铺成,活动木质条椅座位,可容纳观众800余人。礼堂落成后不久,临、卓两县合并,大礼堂作为柳林公社广播放大站、临...
473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首次创建于1951年,由卓尼县第二期地方干部训练班的学员发起组织,有演员十余人,演出剧种以秦腔、眉户为主。1953年改称为卓尼县业余剧团,县上拿岀了一部分经费购置了戏箱,并从外地和本地农村聘请了几名“把式”,演岀队伍日趋壮大,演技逐渐成熟。...
474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67年11月30日,造反派组织夺了县委、县人委的权,各级工作机构陷于瘫痪,造反派组织内组建了由9人组成的宣传队。以演唱语录歌、跳“忠”字舞为主要演出内容,去新洮、沿河一带乡村巡回演岀,宣传革命形势,直至革命委员会成立后还活动了近乎一年。
475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72年初,县上成立了30名队员组成的业余宣传队,在参加了全州庆祝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周年活动后,又组织慰问团,奔赴岷(县)代(古寺)公路工地进行慰问演岀。从组建到解散,历时9个月。
476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75年1月,甘南州为庆祝国庆、州庆活动发出了进行全州文艺汇演的通知。县委、县革委会于同年3月决定抽调40名演(奏)员组成的卓尼县赴州调演代表队,于9月30日赴州,10月12日返县,排练演岀共历时7个月,编排节目30余个(以歌舞为主),演...
477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组建于1976年3月底,由县革命委员会文教局牵头,共38人组成。在县招待所编排节目40余天,即赴州参加汇演。从5月23日赴州,6月初返县,在全县乡村巡回演出3个月,前后共演出约120余场。于1976年10月底解散。
478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79年10月,正式按30名国家干部指标,从合作、卓尼两地招收18岁以下的声乐演员3名,演奏员9名,14岁以下的舞蹈演员18名(后有2人改学演奏),又以县直各单位调入文艺业务骨干8名。于1979年12月25日正式成立卓尼县第一个专业文艺团...
479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62年初,由小学教师陈秉衡等7人创办文学团社《砂砾社》,并不定期出版油印刊物。作品以诗歌、杂文为主,以短小精悍见长,力求体现其“砂砾”精神。后来,体裁扩大到小说、散文、故事传说等。遂用“砂砾”的共同笔名向报刊投稿,先后发表诗与杂文、随笔...
480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81年由县二中教师主办。为油印诗刊,共出六期,1983年停刊。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