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843 条 31 / 57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451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电子学会卓尼县分会成立于1985年5月,理事长胡瑞生,副理事长尚学军,秘书长胡永红,理事8人。第一届学会成立后原定当年召开年会,结果因经费挪用,人员调动等原因,未能按期召开。1988年12月30日正式召开本届学术交流大会,决定引进新技术,配...
452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牧机学会卓尼县分会成立于1981年,当时称为机械筹备小组,组长吕志俊,组员由郭燕平等9人组成。1987年该筹备小组正式组建成立牧机学会,第一届学会理事长由吕志俊担任,理事4人,同年8月召开了第一次学会学术交流大会,总结了机械筹备小组1981...
453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50年10月1日,卓尼自治区行政委员会成立,下设一、二、三、四科。其中第三科主管文化、教育、卫生诸项业务。
454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56年2月,撤销文教科,成立文化科,这是卓尼县有史以来的首次一一也是仅有的一次文化、教育分家管理的机构设置。
455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57年1月,县人委工作机构调整,文化教育两科合并,统称文教科。
456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62年1月,卓尼县人委恢复建置,下设文卫科,统管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工作。1967年11月30日以后,县人委的工作机构由于受“造反派”的冲击、夺权而全面瘫痪,停止工作。
457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68年4月,卓尼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下设三部一室,文化工作由政治部下设的文教组主管。
458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73年10月12日,恢复和成了一部分办事机构,其中有文教局,主管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计划生育工作。(1974年分出体委,1975年分设广播、计划生育,1977年分卫生)
459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81年3月,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了县人民政府。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县文教局主管全县文化、教育工作。 文教局的惯例为:副局长分管文化,另有文化专干一至二名协助工作。
460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75年底,卓尼县革命委员会根据上级决定,将原广播站升格为“卓尼县广播局”,为革命委员会下属行政职能局,局内代办广播事业业务。1978年秋,广播局下另设“卓尼县广播站”为事业业务站,与广播局两个牌子,一套人马。
461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79年,卓尼县广播局改称为“卓尼县广播事业管理局”,为单纯的行政管理机构。内部在业务上局、站分家,但人员仍有交插使用现象。当时的副局长兼站长。
462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80年,卓尼县广播事业管理局改掉管理二字,称“卓尼县广播事业局”,仍为县革命委员会下属行政职能机构。1981年,撤销革命委员会,成立县人民政府后,卓尼县广播事业局名称不变,为县人民政府下属的职能局之一。
463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83年,根据州、县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初步的体制改革, “卓尼县广播事业局更名为“卓尼县广播电视局”。名称沿用至今。
464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80年3月18日,成立了 “卓尼县档案局”,为县革命委员会下属的职能机构,与原档案馆一套人马,两个牌子,与档案馆合署办公。
465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81年5月,县革命委员会撤销,成立了县人民政府,档案局仍为县政府下属的职能部门,与档案馆合署办公。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