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2969 条 98 / 198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456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教育
东佳书堂(院)唐大顺元年(890)庚戌,陈崇立《义门家法三十三条》规定立书堂一所于东佳庄(今付山下),名东佳书堂。弟侄子姓有赋性聪敏者令修学,稍有学成者应举。除现置书籍外,须令添置,于书生中立一人掌书籍,出入须令照管,不得遗失。立书屋一所于...
1457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教育
在河东一里,宋崇宁间迁建。按此书院名“义门”,系嘉祐七年(1062)义门陈村分家之后,东佳书院无人管理,由东佳山下迁至县城河东一里,改由当时的政府管理。河东书院明嘉靖十年(1531),生员胡光时请准当道,将义门书院废基从民间收回复为学地。嘉...
1458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教育
清道光三年(1823),县令巴彦布将建立试院余款,重修河东书院,设讲堂一大间,左右前后号舍三十余所,规模焕然一新,用敷阳山之名改称“敷阳书院”。置田收租作教育基金,每年收田租稻谷一千余石,折钱六百余金。每年派廪生二人管理。山长(即院长)工薪...
1459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教育
清康熙年间,知县姚文燕建造,在县城西边,小山乃姚的别名。
1460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教育
清咸丰五年(1855),当地黄浦熊村人捐资创建,桂香书院在黄湾保(今属金湖乡五合村)。《黄浦熊氏宗谱》刊有桂香书院《永禁规条》五条,《院训诗》十六首,其中训隆师云:“儒宗道范岂徒然,要籍优隆片念虔。一字之师严笔削,十年以长仰薪传。春风座上须...
1461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教育
清光绪间,邑人熊符梦辞官还乡,见邑中文风不盛,共办学三所:县城大西门一所名渭璜书院,吸收全县有志青年深造;本村北一所叫熊氏私塾,亦称童馆;村东一所称符梦书院,又称经馆。
1462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教育
社学为地方文教机构,始于元朝。元以十五家为一社,每社设学校一所,供农家子弟于农闲时读书。明代各府、州、县皆立社学,教育十五岁以下之幼童。清朝每乡设社学一所,社师择“文义通晓,行谊谨厚”的人充任。教材有四书、五经,律令、婚丧礼仪等。
1463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教育
清朝康熙四十九年(1710),知县萧彬建造。校舍有正三间,东西横廊房各七间,中石门,外头门,东向在学宫之左。请本县廪生吴师古管教学生。义学是旧时一种不收学费的学校,除政府办外,私人亦办。
1464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教育
经馆是私塾中的高级学校,学生大多数是能创作歌、词、诗、赋的。教经馆的先生,科举时代,最低是要廪生的资格,一般都是贡生,且要在地方上有一定声望。经馆学生数,最少是十个,有的多达五十个。有的按学生文化程度交学俸,不平均摊派,高的要年出银洋五十元...
1465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教育
蒙馆即启蒙教育,规模小,学生一般在十个左右。蒙馆教师多由秀才以下的人充任。学生一般要读三、五年,少数天资敏捷的学生读完三年,即可以升入经馆读书。课程有《百家姓》、《四言杂字》、《千字文》、《教几经》、《女儿经》、《三字经》、珠算等,以解决能...
1466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教育
夜书是赤贫人家的子女读的,白天劳动,晚上读书。夜书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几户共请先生教书,白天各在田里劳动,夜晚上课;另一种是蒙馆里面开夜书班,赤贫人家子女来读夜书。夜书的课程有《百家姓》、《四言杂字》、《教儿经》、《增广贤文》、珠算等。读夜...
1467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教育
寄课是私塾中的另一种形式。学生读到一定水平,因家贫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读书,但本人又要求上进,便把做的诗文请高明先生批改,这就叫做“寄课”。许多人通过寄课这种形式,求得了学问,接受寄课的先生却不收学生的钱,学生为了尊师,在年节时,向先生赠礼...
1468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教育
德安县幼儿教育始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敷阳小学附设一个幼稚班,有幼儿32名,教师2人。
1469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教育
民国三十七年(1948),私立中正国民学校附设一个幼稚班,有幼儿34名,教师2人。
1470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教育
德安县幼儿园,1958年3月创办,有幼儿18名,保教员3人,属全托性质。同年8月开三个班,幼儿85名,保教员8人。年底改名为“保育院”。1964年改为日托,“保育院”又更名幼儿园,属文教局领导。1968年10月,“文化大革命”期间,幼儿园的...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