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2969 条 149 / 198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2221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教育
1960年,“三八”幼儿园与县保育院合并,改名为幼儿院,教师8名,分全日托和半日托两部,入院儿童200余人。1968年冬,幼儿院划归新宁镇,改名新宁镇幼儿园,取销全托。
2222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教育
第一中学是1949年9月,县军管会将省立协和中学、武宁县立中学和私立振风中学三校合并组成的,当时称联合中学。设7个教学班,16名教职员工,282名学生。1950年改称武宁中学。 1951年,为贯彻“面向工农开门”的方针,方便工农子女入学,初...
2223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教育
1952年为了解决师资不足的困难,在老县城东门外开办一所初级师范学校,经费由专署支拔,招收永修、瑞昌、武宁、修水四县学生150人,分三个教学班。1955年暑期毕业,毕业生121人,各县毕业生,均回本县分配,本届学生毕业后该校停办。
2224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教育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是贯彻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在我县开创的一种新型学校。1965年9月,我县在月田设立共大分校,招收学生100名,教职员工18名,开设农业、工业两个专业班,学制四年。1966年9月,增设幸福山分校,招生118名。共大学生由...
2225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教育
1959年暑期,成立县京剧学校,招收9一12周岁少年40人,学制两年,聘请京剧老艺人王继武等13人为教师。除每天学习3小时文化,以达到初中水平外,以科班制要求,按文、武生、旦、净、末、丑等行当进行严格训练与练功、练唱。1961年8月,剧校学...
2226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教育
1958年,武宁县安乐林场开办一所半工半读的共产主义劳动技术学校,教职员工7人,各公社选送学生90名,设两个班。1960年3月,该校迁黄段公社茶梓坪,自力更生,重建校舍,招收新生232人,教职员工12人,设六个教学班,只办一个学期便停办。
2227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教育
武宁大学1958年开办武宁大学,设农学、师范两科,由各单位推荐学生70人(其中小学教师30人,机关干部10人,农业社保荐30人),9月1日开学。半年后,因师资不足,于1959年并入九江大学。
2228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教育
1960年开办卫校一所,招收学生120人。后又开办武宁财校,招收学生75人。下半年又在武中附设一个师范班,招收学生52人。1961年精商机构,卫校、财校停办。
2229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980年6月,武宁县成立科技人员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下设农业、林业、工业、水电、文教、卫生六个专业考核小组,对全县科技人员职称进行考核评定。评定工作分套改和晋级两个阶段。 套改:全县参加套改的科技人员144人(不包括省、市驻县单位),经评...
2230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1949年8月,由解放前的武宁县卫生院和郭载阳、余伯戌、李凤清等三家诊所合并成县医务所。当时只有7名医务人员,5张病张。1951年省调来妇产科医师吴履生和内科医师姚继持,医护人员增加到15名。1952年改名县卫生院,设住院部,有病床13张。...
2231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中医院是根据我县中医名流多,中草药资源丰富的优越条件而建。1978年元月成立时,利用登高山原新宁镇卫生院400平方的房子,设病床40张,28名医务人员为求医者服务。 1981年国家投资50万元,新建一幢4层楼的门诊部和一幢2层楼的住院部,并...
2232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1980年4月成立血吸虫病防治站,配医务人员10名,设病床10张,长期开展血吸虫病的防治及灭螺工作。
2233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1952年设在箬溪镇,当时定编2名。从1960年至1972年,两次并入县人民医院。1973年3月,恢复妇幼保健站,定编9人(计划生育工作人员3名),病床10张,附设接生站,兼开门诊。负责妇保、儿保、妇女病、儿童病的调查和卡介苗接种,儿童体检...
2234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1981年8月成立,定编3人。负责药品质量监督检验。
2235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1978年10月成立。配专职教师2人,1981年增加到6人,是负责全县医务人员进行业务短期培训和进修的县办专业机构。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