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2969 条 140 / 198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2086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941年年底成立武宁分团干事会,属江西省支园领导。干事会由于事长主持工作,下设总务、组训、宣传三股。
2087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民国31年(公元1942年)4月,修水、武宁合并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湘鄂赣边区区团部修武分团,分团部设修水。不久,修武两县分别成立三青团分团部,团部仍驻石门楼。民国34年(公元1945年)迁浬溪,抗战胜利后迁入县城。分团部下设区中队6个,区分...
2088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民主社会党(简称“民社党”)旧中国反动政党之一,前身是国家社会党,民国23年(公元1934年)成立。民国35年(1946年)与民主宪政党合并改称民社党。武宁县于民国37年(公元1948年)成立民社党武宁县筹备委员会。解放后停止活动。
2089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明正德年间,始设县署,亦称正堂,主要官员是县令,以后改称知县。一县的政权集中在知县手里,辖县丞、儒学、典史、巡检,沿至清末。
2090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又称一衙。以知县为主,是一县的最高官员,也称为“县太爷”。正堂内设刑、民、钱谷、承发四个师爷。分理三班(民壮、粮架房、粮差)、六房(工、刑、兵、吏户、礼)等事务。知县项下,还专门配备门f2名、皂隶14名、仵作1名、学习仵作2名、马快8名、民...
2091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称为“二衙”,为首官职是县丞,又称“二老爷”。左堂内设师爷2名,管理粮架房和钱粮两柜。县丞项下还专配备门子1名、皂隶4名、马夫1名。全年开支官银136两。
2092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也称“三衙”。设教谕、训导2名,分别担负全县考试、教育行政和书院督导等事宜。配给斋夫3名、门斗2名、禀生20名。全年开支官银210.4两。
2093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又称“四衙”。为首的官职是典史,称“四老爷”。右堂,是专管捕、关犯人的机关,下面设有捕署和监牢。典史项下还专配给门子1名、皂隶4名、马夫1名。全年开支官银95.12两。
2094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是城乡的防守。设把总1名、经制外委1名、额外外委1名、马战兵13名、步战兵24名、守兵116名。全年开支官银2241.8两。
2095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民国初期,县的统治机构仍仿旧封建体制而设立,只是将清末的县衙改称为县公署,设县知事。知事为一县之长,下分刑民、钱谷二科及教育、财务、实业三课。后又撤销三课,将财务、实业分别划给二科兼办,并增设劝学所。
2096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民国16年(1927年),县公署改名为县政府,县长综理县政,并由县长、科长、局长组成县政会议,会同审议预决算,处理公产及各项大政事项。县政府设两科,第一科掌公安、教育、地方自治、保卫、禁烟、宗教、典礼、救济、出版、风俗、文物,收发文件等;第...
2097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县以下设区公所(后改区公署),设区长一人,指导员若干人,分掌民、财、教、建、军事。
2098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区以下设乡(镇)公所,设乡长一人,副职一至二人。乡公所没民政、警卫、经济、文化四股,各设主任一人,干事若干人,有一千事专办户籍。
2099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968年3月18日成立武宁县临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政治部、保卫部、抓促部,县大联筹同时保留。
2100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949年10月,成立县人民政府,李涤心为首任县长。县人民政府设秘书室、民政、财政、教育、粮食、建设等科和税务、邮政局,各项工作逐步纳入正轨。公安局、县大队分管全县治安和人民武装工作。 县以下设区,区以下设乡,乡以下初期仍用保、甲名称,不久...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