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2969 条 138 / 198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2056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新生药店1956年将楠记药店、生生药店、采芝堂三家私店实行公私合营,成立公私合营新生药店。地址在大中路东端。主要经营中药材、中成药。1957年并入药材公司,1962年又分出。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便又并入药材公司。
2057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湖口县医药公司1956年正式成立,始称中国药材公司湖口县公司,地址在原徐胜甲药店处。1958年改名为江西省湖口县中西医药公司;1962年又改名为江西省医药公司湖口县公司。1956-1963年属湖口县卫生局领导;1963-1967年归属湖口县...
2058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民国20年(1931年),成立县革命互济会,部分区乡同时成立,属中国革命互济总会领导。任务和作用一是发展会员,收集会费,进行募捐,筹集救济资金。二是救济伤病员及烈士等家属,救济当地缺衣少食贫苦群众。三是号召与组织白区各人民团体,进行同盟罢工...
2059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反帝拥苏大同盟是反帝拥苏、保卫世界和平的群众性组织,属世界反帝拥苏总同盟中国分部领导,县区乡均成立这一组织,由会员大会和代表会推选产生。各级执行委员会设主席、组织、宜传委员会各一人,委员不脱产,附设在工会或雇农工会内办公,凡是反帝拥苏、热爱...
2060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军事机构
由暴动的土枪队发展而成。民国19年(公元1930年)春,苏区地方军事会议上规定统一的组织编制,统称赤卫军。由20至45岁有选举权的群众组成,是一支不脱离生产的地方武装组织,成传岭任县赤卫大队长。
2061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军事机构
少年先锋队其性质、编制、任务与赤卫军大体相同,是一支不脱离生产的地方武装组织,但成员在年龄上有差别,凡16岁至23岁有选举权的青年都可参加。民国21年(公元1932年)冬,参加少先队的青年达千余人。
2062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军事机构
属于边区游击队与挺进游击队二者之间的性质,由模范的赤卫军成员和少先队员组成,共有一百二十余人,由傅朝安担任县游击大队长。
2063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制造业
民国19年(公元1930年)4月,在升仁区全家源祠堂办起兵工厂,修理和制造土武器,以供应赤卫军和少先队的武器需要。
2064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制造业
民国19年(公元1930年),开办硝磺局生产食盐,反敌人对食盐的封锁,并生产火药供应兵工厂。
2065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民国13年(公元1924年)夏,武宁县辽田坎头村傅庭俊就读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冬,傅庭俊介绍梅友小学教师丁时等四人人党,成立中共梅友小组,组长傅庭俊,是我县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的组织。
2066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928年5月,经中共赣北特委批准,成立中共武宁特别支委。书记袁亚梅,下辖四个支部,党员三十余名。不久改为中共武宁县委,属中共湘鄂赣边区特委领导。
2067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950年11月设立,由县委书记、县长兼任主任、副主任,1953年土改结束撤销。
2068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951年8月设立,由县委书记兼任纪委书记。1955年8月全县第一次党代会选举产生监察委员会,撤销纪委。“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作由县革命委员会政治部兼管。1979年10月重组县纪委。
2069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949年9月,设县委秘书室。1956年6月改称办公室。“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并人县革命委员会办公室。1976年1月恢复。档案馆、对台办公室、信访办公室、党史办公室均归口县委办公室。
2070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949年9月设立。1968年并人县革命委员会政治部。1976年1月恢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