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2969 条 116 / 198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726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根据妇幼保健站组织条例的规定,于1957年,在县医院设立妇幼保健组,配备2名专业人员。1963年,从县医院分出,成立德安县妇幼保健站,1966年,合并到县医院妇产科。1969年,保健站被撤销,干部下放。1972年,恢复妇幼保健机构,与县卫生...
1727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84年4月,文化与教育分开,与广播事业管理局合并,成立文化广播电视局,设局长1人,副局长2人,下设人秘股、业务股、剧目工作室。编制:行政6人,事业3人。
1728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957年,德安县建立收音站,当时只有一部收音机,主要任务是每天向县委、县人委提供收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纪录。原属县人委直接管辖,收音站只有职工1人。
1729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958年大跃进,购买一台上海产500瓦扩音机,正式成立广播站。广播站原属县人委直接管辖,“文革”前,广播站有正式职工3人,1名站长兼编播,1名机线兼会计,1名编播兼出纳。1968年增到5人。1971年11人,并成立了广播站中共党支部(局级...
1730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981年8月成立广播局。广播局有职工24人,其中干部6人,以工代干5人,工人13人,还有公社广播工作人员(无编制),共34人(机线、播音各半),工资由地方财政开支,全部吃定销粮。
1731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德安县评剧团成立于1960年10月,当时将县文艺学校学员送江西省评剧团培训为演员,聘请了少数老艺人为教师,大多数成员为南方人。1968年10月8日,剧团被撤销,演员作为社会闲散劳力下放。1969年初,抽回部分下放演职员,加上吸收的知识青年,...
1732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德安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简称文联),在1958年大跃进期间已建立,受中共县委宣传部领导,当时未经代表会选举,由县人民委员会和县委宣传部商定,由县文化馆选1人任县文联秘书,办公地点设在文化馆内,对外未挂牌,只刻一颗“德安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
1733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59年10月,正式成立德安县体育运动委员会,由一名副县长兼主任委员,文教局长兼副主任委员,配干部1名,与文教局合署办公。1967年5月(“文革”期间),机构瘫痪。1972年11月19日,恢复德安县体育运动委员会,配专职干部2名。1973...
1734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83年12月27日成立德安县武术协会,由县体委主管,武协设主席1名,名誉主席1名,副主席3名,理事8名,秘书长1名,会员35名。
1735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德安县计量管理站于1973年11月成立,隶属县科技组领导,人员编制未定,最多8人,经费属差额补助性质的事业单位。1979年,改为计量管理所,定编6人,经费由县财政拨款。 建站初期,只能对木杆秤、台秤、地秤进行检定和修理;竹木直尺、油酒提只检...
1736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民国时农业管理,县级属建设局(科)。民国三十五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6至1948),县设建设科,配有农技士专管农业。 1949年到1950年,相沿旧制,农业仍属建设科管。当时人员有5人,其中正、副科长各1名,主管农、林、牧、副、渔、水利、...
1737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951年6月到1952年,正式设农林科,有人员5人,其中正、副科长各1人,主管农业行政事务。
1738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954年10月,分为农业科。1956年8月改称农林局,1957年4月与水利局合并,改称农林水利局,有人员70人,其中局长1人、副局长3人。
1739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958年9月,农业局成立,有人员53人,其中正、副局长各1人。
1740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980年11月,农业畜牧局成立。1984年底,共有职工、干部51人,其中局长1人,副局长2人,农艺师3人,助理农艺师4人,农业技术员3人。1984年,农业畜牧局下设八个站:植物保护技术指导站,有技术员4人;粮油生产技术指导站,有干部5人;...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