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2740 条 133 / 18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981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教育
欧阳书院位于泉州清源山虎岩(又名大休岩),唐代泉州名人欧阳詹、林蕴、林藻曾在此读书。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建室祀欧阳詹。嘉靖(1522~1566年)、万历(1573~1620年)间,欧阳詹的裔孙欧阳深及其子欧阳模先后重建,称欧阳...
1982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教育
镜山(休山)书院位于市郊东北大旗山下,山有石如镜,故又名镜山。明代史学家何乔远在山下筑精舍,晚年在此著书讲学,自号镜山,后人称为镜山书院,后又改称休山书院。附近多摩崖石刻,有何乔远为宋宰相李邴居处题的“醉月岩”、“石镜”,明颜廷榘题的“镜亭...
1983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59年建立,馆址在开元寺内。1991年,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除古海船外)迁入东湖街新馆,面积2000平方米,收藏珍贵文物数千件,馆内分泉州海外交通发展史陈列、古代外销瓷器陈列和宗教石刻陈列三部分。
1984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85年创办,址在市区泮宫文庙内,收藏文物1200多件,内有书籍、名人字画、金属器皿、刺绣等物,分为祭孔礼乐器和泉州历史名人陈列两部分。祭孔礼乐器陈列有孔子及其弟子的神龛、案桌及古代铜尊、爵、豆、簋、壶和竹木的笾豆台等全套祭器,有编钟、石...
1985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89年建立,址在南门天后宫内,收藏民俗文物4000余件。天后殿有妈祖大型雕塑神像复原陈设,装置大型通柜,陈列妈祖信仰传播史迹图片、绘画、实物及雍正御笔“神昭海表”匾额、鸾驾等。寝殿作闽台民俗文化陈列,有闽台民间工艺、民间戏曲游艺、民间建...
1986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泉州清净寺文物陈列馆址在涂门街清净寺内,1984年开始展出,有泉州清净寺介绍及寺院建筑模型陈列,灵山圣墓介绍,阿拉伯文和中文并镌的清净寺寺碑,阿拉伯文、波斯文、中文多种文字的穆斯林墓葬碑刻介绍,古兰经陈列,灵山圣墓全景、穆斯林礼拜仪式、清净...
1987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民国8年(1919年),晋江县医学研究会在玉犀巷创办公立中医院,患者就诊只收挂号费,出诊只收车费,不收诊金、药费。医院经费由董事会向地方各界筹募,县政府从屠宰税项中拨充一部分。民国19年,向南洋华侨募捐银元1.45万元,开设普济人力车公司,...
1988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民国26年1月成立,原址泮宫内明伦堂,翌年改称晋江县卫生事务所,迁址新门街,设总务、医政防疫、环境卫生、妇婴卫生、卫生教育5个组,负责办理华侨出国签发预防接种证书及国境检疫、壮丁体检。民国31年,复称晋江县卫生院,在龙头山许氏家庙设隔离房,...
1989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1953年2月,市卫生科筹建市民门诊部,先后在永惠妇孺医院院内和金鱼巷设立市第一公费门诊部,翌年迁入古榕巷新建的市民门诊部院舍,人员18人,设内科、外科、儿科等门诊科室,主要为公职人员服务,兼对外开诊及征兵、婚前体检。1958年8月并入泉州...
1990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1953年2月,成立泉州市工人门诊所,址在马坂巷口,人员8人。1958年迁址金鱼巷,改名工人医疗所。同年,与水门巷的市手工业联合诊所合并,建立泉州市工人医院,仍分两地门诊。1960年3月,全院迁址南岳后街。1961~1963年,在中山南路分...
1991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1958年8月,永惠妇孺医院、市联合中医院、市民门诊部合并组成泉州市人民医院,院址在打锡街原永惠妇孺医院和承天巷原市联合中医院,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针灸科、中医科、痔疮科等8个临床科室,病床114张,职工115人。1964年,...
1992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1962年10月成立,址在中山中路,设中医骨伤门诊和住院部,病床36张。1966年在中山中路(花巷口)新建门诊楼,1979年扩建,建筑面积980平方米,占地522平方米。1990年3月,设置中医骨伤、针灸、理疗、按摩、外科、注射、检验、放射...
1993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民国5年12月,何大年、苏德安夫妇在永春创办永惠妇孺医院,民国7年迁址泉州打锡巷。医院侧重产科,设住院部,有产床80张。抗日战争时期一度停办,抗战胜利后复办,设董事会,接受社会各界、华侨和联合国救济总署的捐助。1955年,改为民办公助。19...
1994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1953年4月,由傅若谦等7位名中医组建泉州市第一中医联合诊所,址在承天巷内。1954年9月,改名泉州市联合中医院,设内、外、妇、儿、针灸等5个科室,病床15张。1957年增设痔疮、正骨2科,病床增至30张,人员41人。1958年8月并入泉...
1995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清光绪四年(1878年),泉州慈济宫设花桥赠药处,光绪六年设泉州府施药局。抗日战争初期,聘请中医施医义诊,历时二年半。解放后,继续施赠药品。1985年1月恢复施医,改称泉州花桥赠药义诊所。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