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3057 条
2022年
1185 条
2023年
1872 条

颗粒列表

共 3057 条 149 / 204
2221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6年9月12日,玛艾乡花格村300余头牛越界进入秀沟麻瓦热尼河合布的尕海乡尕秀村草场,引起双方群众3次械斗,导致2人死亡,15人受伤。事发后,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组织民间调处调解小组,于1986年11月25日至12月3日在县招待所进...
2222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4年扶贫工作启动,是年给阿拉、双岔、西仓三乡投放资金8万元,扶持贫困户121户473人。1985年县民政局对全县贫困户进行了普查,是年底县人民政府成立了扶贫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扶贫办公室为县政府常设机构。1985年,投放无息贷款3...
2223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4年扶贫工作启动,是年给阿拉、双岔、西仓三乡投放资金8万元,扶持贫困户121户473人。1985年县民政局对全县贫困户进行了普查,是年底县人民政府成立了扶贫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扶贫办公室为县政府常设机构。1985年,投放无息贷款3...
2224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碌曲县从1987年开始实行对口帮扶,县工交局包西仓乡的呼尔和尕果两村,县城建局包郎木寺乡仁尕玛村,县水电局包郎木寺乡加科卡哇村,县农业银行包拉仁关乡唐科四组。
2225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戎族是活跃于我国西周春秋时期的西北古代民族。戎族属于汉藏语系,与羌族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关戎的存在,古籍中曾有记载,《诗经》“出车”篇有“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2226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戎族是活跃于我国西周春秋时期的西北古代民族。戎族属于汉藏语系,与羌族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关戎的存在,古籍中曾有记载,《诗经》“出车”篇有“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2227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戎族是活跃于我国西周春秋时期的西北古代民族。戎族属于汉藏语系,与羌族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关戎的存在,古籍中曾有记载,《诗经》“出车”篇有“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2228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唐朝以后被称作“吐蕃”的民族也就是藏族。“西藏”、“藏族”这个称呼始于清朝康熙年间。吐蕃王朝兴起后,于公元713-公元742年,击败了安多一带的吐谷浑部族,进而向东派遣兵马镇守边防,时今碌曲境内也来了一些兵马部散居于县内各地。
2229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部落组织是原始社会人类的群体形式。藏族在原始社会同其他民族一样,经历了漫长的氏族部落阶段,诚如多杰才旦在《中国藏族部落》序言中所说:“氏族起源的神话传说,氏族部落崇拜的神祗和宗教、部落形态下的文化生活,以及部落间的交往和战争,构成了藏族远古...
2230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部落组织是原始社会人类的群体形式。藏族在原始社会同其他民族一样,经历了漫长的氏族部落阶段,诚如多杰才旦在《中国藏族部落》序言中所说:“氏族起源的神话传说,氏族部落崇拜的神祗和宗教、部落形态下的文化生活,以及部落间的交往和战争,构成了藏族远古...
2231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双岔"地名的来历:一种说法认为,历史上曾经把甘青藏区分为四大“戎”区和十八大“岔”,双岔便是其中的一“岔”;一说以为“双岔”是由藏族四大姓氏中“东民”繁衍的十八大“岔”系统中的“双岔”部而得名;又一说法认为,据说该地先民系从后藏萨迦“桑察...
2232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双岔部落东接阿拉部落和卓尼县的绿竹区,南邻若尔盖县的热河东坝部落,西南接赛赤部落,西北接西仓部落。双岔部落下辖6个中间层部落33个小部落,俗称双岔农牧区6部。
2233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部落土官集权制和喇嘛教寺院政教合一的体制,是碌曲县解放前的基本统治体制。部落的土官头人,寺院的活佛、僧官、管家,就是封建时代碌曲县的统治者。
2234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据史料记载,藏传佛教传入碌曲可追溯到公元7世纪末,唐仪风元年(公元676年),吐蕃进攻鄯、廊、河、叠诸州(碌曲亦在其内),信奉笨教的吐蕃士兵将苯教带到碌曲。唐王朝为加强唐蕃往来,在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公元742年一公元797年)执政时期就开始...
2235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据史料记载,藏传佛教传入碌曲可追溯到公元7世纪末,唐仪风元年(公元676年),吐蕃进攻鄯、廊、河、叠诸州(碌曲亦在其内),信奉笨教的吐蕃士兵将苯教带到碌曲。唐王朝为加强唐蕃往来,在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公元742年一公元797年)执政时期就开始...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