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2561 条 87 / 171
1291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藏族同其它民族一样,有自己的禁忌。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言语、行为、饮食、穿戴、起居等方面。
1292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主要讲述了《玛曲县志》中玛曲县境内藏族的方言介绍,包括了藏语方言和藏文的介绍。
1293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玛曲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牧区县,全县90%的人口使用藏语,因此, 本节重点叙述藏语方言。 玛曲藏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安多语群的牧区话片。其主要特点是:发音准确,与书面文字的并读法基本相符;语法明确,与藏文文法的规律相近;词汇丰...
1294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藏文属于辅音音素文字,即从辅音字母为字母结构基础的拼音文字。据史书记载,藏文创始于七世纪中叶松赞干布时代,大臣吞米桑布扎奉命赴印度留学,精研佛学和梵文,返藏后根据梵文“兰扎”字母创制藏文正楷,根据“乌尔都”字母创制草书,并著文法八种,流传到...
1295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志是《玛曲县志》中的“文物名胜古迹志”,主要讲述了在玛曲县内藏族流传下来的文物和名胜古迹的介绍。
1296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节主要描述了玛曲县的藏族文物,有馆藏文物、革命文物、私人收藏文物和寺院收藏文物等。
1297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信仰藏传佛教的游牧地区,素有“卓格岭地”和“神秘的羌海”之称,文物众多,历史上寺院作为牧区文化继承、传播、保存之地,收集了大量的珍贵文物,但受1958年反封建斗争扩大化的影响和“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作为牧区主要收集、...
1298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截至1990年,县文化馆馆藏文物有青铜器、陶器残片、铁器、银器和革命文物等。
1299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玛曲县由于地处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南,甘、青、川交接的藏区,历史上革命活动较少,只有1935年8月下旬,红四方面军长征途经四川阿坝时,曾派一支百余人的红军小部队来齐哈玛乡境内寻找渡口,并在齐哈玛寺院内住宿三晚。期间在寺院的柱子、墙壁、木板上等多...
1300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玛曲地区由于地处偏僻,很多文物散失民间,由私人收藏,其中包括碗、碗套、鞍、腰刀、枪钗、箭头、铁衣连环甲,红军过齐哈玛时遗留的标语、数珠等。
1301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藏族是一个崇尚佛教的民族,自然作为文化收容和传播的寺院,也就成为重要的文物聚藏之地。
1302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节主要讲述了玛曲县境内的名胜风景,风景点有:曲合尔龙措、当庆湖、毛日扎西滩和七仙女峰等著名风景,风景区有:县城景区、河曲马场景区和贡赛尔喀木道景区等风景区。
1303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玛曲,藏语黄河之意,因黄河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门堂乡进入玛曲县木西合乡,经西、南、东环绕而北流,再折而向西进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形成天下“九曲黄河第一弯”而得名。由于巍峨的阿尼玛卿雪山(积石山)从西向东横贯县境中...
1304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玛曲县城位于县境东北部的卓格尼玛滩,背靠巍峨的西倾山,夏河拉卜楞寺院修建在河曲境内的第一座寺院一卓格尼玛外香寺,以及苯教徒鲁格尕果、桑结丹巴后裔供奉,根据“觉宇派”教法创建,后改信黄教的泽乎寺,面临环北而流,在玛麦哲木道地区(即黄河与黑河相...
1305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节主要描述了玛曲县内的古迹遗址,有西哈岭天子(汉代)珊瑚城(羌)、喀尔科(汉代)岭王国天子荼城(羌)和吐蕃赞普赤穗松赞军事指挥部等古城遗址和其他遗址。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