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2561 条 72 / 171
1066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3年3月,中共欧拉工委、欧拉行政工作组进入玛曲开展工作后,粮食工作由工作组特设的贸易组管理,1956年1月县人民委员会在县城设立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粮食供应站一一玛曲县粮食供应站,具体办理全县广大牧民群众和干部职工的口粮供给及牧民群众牧犬...
1067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玛曲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气候寒冷,全年只有19天无霜期(全年没有绝对无霜期),粮食作物不能生长,广大牧民群众以游牧为主,主要食物糌粑的原料青稞及其它粮食自古以来均从外地长途运购。
1068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玛曲县建政以前,交通闭塞,没有一条公路,运输工具主要以“高原之舟 —牦牛”为主,每年9~12月份从外地购运而来的粮食用品,只够一年用度。再加牧民群众逐水草而居,终年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因而没有条件大量屯积储存粮食。
1069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玛曲牧区历史上的粮食加工,几乎全部用手工,一般以家庭为单位,除个别穷困户外,各家各户都具备一个手推磨,帐圈走到那里,就与粮食一起带到那里,随时可以加工牧民的主食糌粑。
1070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对粮食采取了集中施用的政策。1953年,全国除西藏、台湾外,实行统销统购的政策;1955年全国开始实行定产、定购、定销(简称“三定”)政策,但由于玛曲建县迟和当地不产粮食,加之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等原因,没有实行“...
1071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玛曲建县初期,粮食价格由于交通因素,比较昂贵,从1955年开始至1963年9月19日,一直执行建县初期的粮食价格。
1072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6年1月刚设立县粮食供应站时,只有几间办公室和宿舍,供应站的院墙是就地取材,用草皮垒砌而成。所有调运来的粮食,都在露天存放,使粮食储存与保管工作,面临严峻的困难。
1073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全年几乎没有绝对的无霜期,广大牧民以畜牧业为生,从来没有种植过粮食作物。1955年建县以后,全县仍以发展畜牧业为主。
1074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5年6月30日县人民委员会正式设立财政科,由于当时全县正处在宣传政策、筹备组建基层政权阶段,县财政机构虽然存在,但业务归口甘南藏族自治州财政处直属会计单位。
1075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5年6月30日县人民委员会正式设立财政科,由于当时全县正处在宣传政策、筹备组建基层政权阶段,县财政机构虽然存在,但业务归口甘南藏族自治州财政处直属会计单位。
1076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5年6月30日县人民委员会正式设立财政科,由于当时全县正处在宣传政策、筹备组建基层政权阶段,县财政机构虽然存在,但业务归口甘南藏族自治州财政处直属会计单位。
1077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玛曲县的财政收入,包括工商税收入、企业收入、牧业税、其他收入和上级财政补助收入5大类。1958年刚开始时,年收入为58.6万元,到1990年增长到101.2万元,增长1.7倍,全县累计收入1788.1万元,年平均增长1.7%。
1078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玛曲县1958年财政支出57.4万元,到1990年财政支出达865.5万元,增长15.08倍。累计支出9815.1万元,其中:基本建设支出1099.5万元,占11.20%;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县办“五小”企业技术改造补助、简易建筑费、企业流动...
1079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4年,玛曲县开始第一次发行经济建设公债券。1955年10月一次性还本付息完毕,计还本74元,付出利息42.88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国家重新开始发行国库券等,1981-1990年玛曲县国库券共下达任务88万元,...
1080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从1980年开始,国家到地方全面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打破了多年的统收统支管理体制,实行“分灶吃饭”,调动了地方政府当家理财、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受到各方面的基本肯定。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