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2561 条 69 / 171
1021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玛曲县建立后,由于党和政府将主要精力放到恢复畜牧业生产,着力于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无条件进行工业建设。从 “第二个五年计划”后期的1962年,玛曲建成全县第一个工业企业——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开始,全县的工业建设开...
1022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62年全县的工业只停留在家庭小手工业的基础上,只能进行一些畜副产品的加工,如牛羊毛、皮张、木铁制品的简单加工等,生产能力低下,而且产品单一,只能满足家庭的部分需要,不能自给自足。
1023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玛曲县工业主要行业以轻重工业划分,轻工业主要有:屠宰及肉类加工业、乳品加工业、配合及混合饲料制造业、皮革制品制造业、牛、羊毛工业原料加工业、木制及铁制品加工制造业等。
1024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玛曲县乡镇企业,在发展初期,只有农业企业、县农机维修企业、小型建筑队三大行业。1980年全县共办社队两级企业12家,其中农业企业2家,占16%;工业企业共2家,占16%;交通运输企业5家,占42%;其它企业3家,占25%。到1990年全县乡...
1025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78年10月14日,县革命委员会批复成立县社队企业管理局供销经理部,事业编制3人。
1026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玛曲县乡镇企业,在发展初期,只有农业企业、县农机维修企业、小型建筑队三大行业。1980年全县共办社队两级企业12家,其中农业企业2家,占16%;工业企业共2家,占16%;交通运输企业5家,占42%;其它企业3家,占25%。
1027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玛曲县的社队企业初创于1972年,起步是从1976年11月12日县革委会设立“社队企业管理局”开始的。据统计,到同年底全县有社队企业22家,从业人员173人,产值达到39.59万元。
1028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乡镇企业的分配在社队企业时期由于实行亦工亦农的劳动制度,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实行“厂评等级、队记工分、厂队结算、回队分配”的办法。暂无收入的企业,根据付出劳动报酬的政策规定,由公社或大队从其所在企业上缴利润中偿付,也可记清帐目,待有收入后偿还...
1029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玛曲地处青藏高原东端,甘、青、川三省交界之地,天下黄河第一湾曲部,自古就是西羌民族的发祥地和羌族迁徙的一条重要通道,素有“民族走廊”之称。
1030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玛曲地处青藏高原东端,甘、青、川三省交界之地,天下黄河第一湾曲部,自古就是西羌民族的发祥地和羌族迁徙的一条重要通道,素有“民族走廊”之称。
1031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62年1月1日,恢复玛曲县建置时始设工交科。同年5月,工交科与县计划委员会合并。
1032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玛曲地处青藏高原东端,甘、青、川三省交界之地,天下黄河第一湾曲部,自古就是西羌民族的发祥地和羌族迁徙的一条重要通道,素有“民族走廊”之称。据有关史料记载,战国时羌人首领卬迷率领部众就是从河曲草原大规模南迁的。
1033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玛曲县通往外地的驮道甚多,主要路线有玛曲至(临潭)旧城、玛曲至夏河、合作、临夏等道路。
1034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玛曲县建政前,境内没有一条公路。1955年6月建政后历史上第一条公路 ——郎(木寺)玛(曲)公路修建,到60年代末,公路网络基本定型。1976年实现乡乡通公路。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公路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完善各项配套设施,设置相应的管理养护...
1035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黄河首曲草原,昔日有渡无桥,广大牧民群众和往来行旅、商贾靠马拉船或抱着羊皮袋,牵着马尾巴过河。玛曲建政后,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玛曲公路交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