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2561 条 63 / 171
931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玛曲县由于地处青藏高原的原因,太阳能十分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31.9小时,最多年份2785.5小时,最少年份2322.5小时,相差463.0小时。玛曲各月日照时数中12月最多,为224.5小时,9月最少为159.8小时,分布季节是11...
932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玛曲地处青藏高原边缘,风大、风多,风能资源十分丰富。根据玛曲风能资源特点,据试验,当平均风速达到3米/秒左右,就可安装动力机械发电,提灌、安装草场电围栏和牧副产品的加工制造等。因此,县科委1983年从内蒙古引进fd一4型2千瓦风力发电机1台...
933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人口志主要描写了玛曲县历代人口、人口规模、人口变动、人口构成、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内容。
934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玛曲历代人口发展都很缓慢,除藏区医疗条件差、死亡率高外,与全民崇尚佛教有直接原因。在藏区普通的一个家庭中习惯留一人在家生产生育外,其余均送寺院当和尚。一般说来,一家最少也有一个和尚,因而大大地制约了藏族人口的发展。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
935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人口规模主要描写了玛曲县的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密度等方面。
936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玛曲虽然历史悠久,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经济、文化和医疗卫生十分落后,牧民生活非常贫困,人口增长缓慢,历来被视为地广人稀的地区。
937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人口分布主要描写了玛曲县人口南多北少,分布极不平衡、牧业人口与非牧业人口分布悬殊、民族人口呈垂直性分布等内容。
938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査时,玛曲县的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为3.16人,比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增加了0.66人,比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査增加了1.77人。
939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人口变动主要描写了玛曲县的人口出生与出生率、死亡与死亡率、人口迁移等方面。
940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3年3月,中共欧拉工委、欧拉行政工作组进入黄河首弯部地区,经过医疗、防疫和救济、贷款,扶助贫苦牧民建立家园等工作,畜牧业生产迅速得到了恢复,人民生活逐步好转,出生率开始上升。
941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3年以后,随着玛曲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牧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卫生意识逐步提高,人们的体质增强,绝大部分威胁、困扰牧民群众生命的地方疾病能够得到治疗和控制。
942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3年3月中共欧拉工委、欧拉行政工作组一行15人进入黄河弯曲部开展工作,成为玛曲地区其它民族人口迁移之始。
943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人口构成主要描写了玛曲县人口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文化构成、劳动人口构成等方面。
944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年龄构成主要描写了玛曲县人口年龄构成的基本情况、影响年龄构成的基本因素、计划生育后人口年龄等内容。
945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査时,玛曲县全县总人口为14452人,其中男性人口为6828人,占总人口的47.25%;女性人口为7624人,占总人口的52.75%,男女性别比(女=100)为89.56。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