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2561 条 51 / 171
751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1980年4月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甘南藏族自治州藏医药研究所,6月7日甘南州政府将原州人民医院公用房无偿划拨给藏医药研究所,从8月起陆续抽调人员开展工作。 1984年藏医药研究所设立了行政办公室、藏医基础理论研究室、临床研究室、药物研究室...
752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1960年由自治州科委、科协和州人民医院联合编写的《甘南藏医调查》铅印成册,介绍了甘南藏医的沿革和藏医理论体系、诊疗方法、药物等藏医医药知识,并附有拉卜楞寺曼巴扎仓的3幅壁画及51种外治器械的图样,这是现代对甘南藏医的一次较系统的研究活动,...
753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截止1990年底,甘南州藏医药工作者,写成藏汉文的各类论文近50篇。其中参加省级以上学术交流会的近20篇。1986一1988年,在四川省著名藏医学者旦科的指导下,甘南藏医研究所试制成功了“二十五味松耳石丸”、“二十五味珊瑚丸”、“二十五味珍...
754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1952年4月中共夏河县工委机关报《夏河报》创办,设编辑部。1953年1月增设印刷厂。1953年5月《夏河报》改为《甘南报》。《甘南报》创刊初期,机构设置沿袭夏河报社,仅设编辑部和印刷厂。
755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1959年甘南人民广播电台筹建伊始,从甘肃省广播学校无线班分配7名学员,担任值机工作,甘肃省广播电台藏语节目停办后,又调配了5名编辑、记者、翻译和播音员。州人事部门分配3名从西北民族学院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并从甘南报社、州政府翻译科等部门调...
756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甘南藏族自治州建州初期,广播宣传和事业建设由州委宣传部主管。1958年12月,成立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广播网管理站,管理全州有线广播网和广播宣传业务。
757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夏河报》创刊初期,仅有6名工作人员。到1953年初增加到23人。改为第一章新闻管理《甘南报》后,随着事业发展,新闻队伍不断壮大。
758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甘南报》创刊初期,仅建立了几项简单的规章制度。从1956年开始,编委会对报纸的发展作了通盘考虑,编制出《甘南报社七年规划(1956—1962)》初稿,并着手建立完整的工作制度。
759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1951年10月,为贯彻落实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和省党代会的精神,解决宣传任务繁重与宣传手段落后的矛盾,夏河县工委宣传部建议办《夏河报》,1952年2月22日夏河报社正式成立,同年4月10日正式创刊,4开4版,藏汉两文对照,石印,周刊(每...
760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1951年10月,为贯彻落实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和省党代会的精神,解决宣传任务繁重与宣传手段落后的矛盾,夏河县工委宣传部建议办《夏河报》,1952年2月22日夏河报社正式成立,同年4月10日正式创刊,4开4版,藏汉两文对照,石印,周刊(每...
761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1953年5月1日起《夏河报》改为《甘南报》。更名初期报纸仍为藏汉文对照,4开4版,周刊。1953年7月1日起改为5日刊。
762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1955年1月1日,《甘南报》由藏汉对照分为藏文版、汉文版。藏文版初为5日刊,1962年复刊后改成周2刊(星期三、六出版)。
763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甘南报》创刊以来,就十分重视通讯员队伍的培养,记者下乡采访发展通讯员是随带任务之一。为提高通讯员的写作水平和新闻捕捉能力,先后编辑出版以通讯员为对象的内部刊物《甘南报通讯往来》、《甘南报人》、《甘南报通讯》等。
764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甘南报》创刊初期,确定报纸的读者对象为:“面向藏民兼顾回、汉民,适当照顾区乡干部,重点放在牧业方面,文字应以粗通文字的人能看懂。”报纸发行采取赠阅和订阅两种办法,即机关、学校(初小以上)、团体及集镇商民订阅,各区乡、部落、寺院及有关人士一...
765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甘南报》早在1955年2月就开始办理广告业务,但仅限工商广告和遗失声明、启事等,业务量很小,“文化大革命”期间停办。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