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2561 条 48 / 171
706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甘南州的劳动卫生工作起始于六十年代。初期,仅由卫生行政部门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职业病由医疗单位给予诊治。随着工矿企业的发展和职工人数的增加,到七十年代才将劳动卫生正式列入卫生防疫部门的一项重要业务,开始了有计划的防治工作。
707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自治州在妇幼保健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每年诊治大量的妇女儿童疾病,并有计划地开展新法接生、妇女病的普查普治和儿童疾病的防治,有力地保障了妇女儿童健康。但因自治州的妇幼保健人员不足、业务素质低、设备简陋、经费短缺,加之地域辽阔、群众居住分散等原因...
708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共和国成立前,甘南境内麻疹、伤寒、痢疾、性病是常见病,麻风、大骨节病、克汀病、布鲁氏杆菌病、甲状腺肿大、氟中毒等地方病为害州内广大地区,天花、鼠疫、霍乱亦曾多次肆虐,妇女疾病更为普遍,婴儿死亡率很高。由于缺医少药,一些癣疥之疾,也得不到治疗...
709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共和国成立前,甘南境内麻疹、伤寒、痢疾、性病是常见病,麻风、大骨节病、克汀病、布鲁氏杆菌病、甲状腺肿大、氟中毒等地方病为害州内广大地区,天花、鼠疫、霍乱亦曾多次肆虐,妇女疾病更为普遍,婴儿死亡率很高。由于缺医少药,一些癣疥之疾,也得不到治疗...
710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节主要描述了甘南州地区各种急性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治。
711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节主要描述了甘南州地区各种慢性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
712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节主要描述了甘南州地区各种地方病的流行和防治。
713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计划免疫工作是控制、消除相应传染病的根本措施。甘南州的计划免疫工作,六十年代以州卫生防疫站下乡开展巡回防治为主。全州的计划免疫正式建卡工作是从1977年起步,1979年下半年全面展开的。截至1980年,除个别乡、队外,均已建卡,并开始使用生...
714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节主要描述了甘南地区历代医疗网点和医疗类型。
715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甘南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医务人员和药品极其匮乏,医疗卫生事业十分落后。人们对病魔的危害,只能求神拜佛、占卦问卜、念经消灾,情急竟以香灰为冲剂服用治病。尽管如此,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广大农牧民在实践中还是探索积累了一些简单的治疗方法,特别是...
716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甘南州的合作医疗虽产生、发展于七十年代初期,但早在五十年代就已经孕育了它的雏形。五十年代,在不断加强和改善甘南各地医疗卫生设施条件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为农牧区培训了大批的不脱产卫生员,并以各种形式建立了相当数量的农村卫生院、大队卫生所和生...
717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1949年以前,州域的中医事业在迭部、玛曲、碌曲3县近乎空白,仅有少许藏医。唯文化较发达的舟曲(原西固县),可追溯到清末民初,尚有李世荣、杨菁莪、谈新生、桑荣南、杨长寿、鲁炳奎、张仲矩等数人从师业医,悬壶为民解救疾苦。1956年至1958年...
718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共和国建立后,为解除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疾苦,改善民族地区医疗条件,国家实行免费医疗政策,给予特殊照顾。“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国家给甘南州拨付的少数民族免费医疗款随之取消。此后,全州各地贫困群众因住院治病无力支付医疗费用,造成拖欠。每年由州、...
719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全州广大医务人员在甘南建立初的几年中,为各族群众的健康,不辞艰辛,跋山涉水,深入帐圈,诊治疾病,赢得了各族群众的赞扬和称颂。1955年,在深入贯彻“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四大方针过程中,全州绝...
720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1957年10月1日,甘南州人民医院在合作旧街建成并开诊。建院初期,院内设病床30张,机构设置有行政股和医疗股。医疗股下设内科、外妇科两个临床科室和药房、化验室、X光室3个非临床科室。设备仅有1台陈旧的美式30毫安X光机。全部28名人员中,...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