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2561 条 151 / 171
2251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舟曲,俗有“秦陇之锁钥,川蜀之咽喉”之称。战国时期,这里就是秦与氐羌争夺的战场。秦建羌道后,历代统治者在这里设军事,固防御。两千年屡遭兵燹。频繁的争战给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既有汉、羌(蕃)人民共同联合抵御外部势力的战争, 又有人民反抗统治阶...
2252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军事势力已扩至县境东部,其西部为秦边塞。西汉中央政府为统治羌人,除设武都郡太守,羌道(县)令外,又在羌地置护羌校尉,主要是“使塞外羌夷为吏耳目、州郡因此可得警备”(《汉书•赵充国传》)。
2253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国民党西固县地方武装除保安队、警察队、自卫队外,余为民团。国民兵是临时性的地方群众武装组织。
2254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西固城始筑于汉代,位西关,为历代军事戍守要镇。羌道古城筑于秦汉,位舟曲西北10公里的坪定乡,历代军事防守要地,秦汉羌道(县)治所。
2255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主要讲述了舟曲人民武装部发展建设的相关内容介绍。
2256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甘肃解放前夕,于1949年8月2日在西安临时筹建西固县大队,张玉山任大队长。石峻任政治委员。西固解放之日,吸收福津镇、官亭镇和其他乡的起义警卫班士兵,以及自愿参加革命的60名知识青年及农民组成县大队。
2257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目次
1951年在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初建农村民兵组织。1952年土地改革后至1954年在曲瓦、巴藏、立节、大峪、憨班、峰迭、坪定、城关、江盘、南峪、大川、弓子石12个乡组建民兵组织。半高山地带的池干、三角坪、武坪、插岗、拱坝、大年、...
2258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初期,全县开展抗美援朝运动,民兵踊跃报名,争当志愿军,积极捐献“飞机大炮"。上堠子、石圖子、梁家坝、城关等地民兵在减租反霸、镇压反革命和土改运动中昼夜站岗放哨,巡逻村庄,监视恶霸匪特的行动,维持大会会场及社会秩序,此后,坪定和沙湾村堡子...
2259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前通行招募兵制。民国时期实行派兵和抓兵(抽壮丁)的强制入伍制度。
2260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前通行招募兵制。民国时期实行派兵和抓兵(抽壮丁)的强制入伍制度。
2261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辛亥革命后,各地军阀混战。陇南境内为小军阀盘踞,经常向地方派募壮丁、征收骡马,为军队修筑工事、碉堡、运送弹药食粮。县府将配额分摊于各乡镇,乡镇压于农民头上。民国30〜35年,每年派募壮丁500名左右。现列民国33年派募壮丁征收骡马情况表,以...
2262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舟曲僻处,向为东进西出,南征北战的军事要地。清前驻军因缺少史料多不可考。辛亥革命后至红军长征前,战乱频仍。川军军阀杨抚泉、马廷贤部,惯匪白云部,陇南小军阀、惯匪王佑帮及王长胜部,国民军冯玉祥军之吉鸿昌部.洗岷军阀鲁大昌等部相继占据西固。以后...
2263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主要讲述了舟曲县军阀和惯匪部队的相关内容。
2264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35年4月,国民党当局令胡宗南率部到碧口堵截红四方面军进入甘肃,并调60师、61师等部增援。8月,又调中央军12师驻西固、岷县一线,设置封锁线。胡宗南驻沙湾乡大寨村,属部12师分驻西固城内外高寺、阎家寺、大佛寺、隍庙山及城内富户家中。军...
2265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主要讲述了舟曲县古代重大战事的相关内容。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