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2561 条 115 / 171
1711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藏传佛教格鲁派最主要的特点是它有计划、成系统的教学,这一点是宗喀巴多年以来教学经验的总结,也是根据他的佛学体系制定出来的。首先无论显密,都必须以严守戒律为基础,所以戒律为第一要义。
1712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拉卜楞寺自清康熙四十八年建寺(1709年),280余年间,先后建有经堂6座、大小佛殿48座,其中七层楼1座,六层楼1座,四层楼4座,三层楼8座,二层楼9座;鎏金铜瓦顶楼4座,绿色琉璃瓦顶楼2座;寺主嘉木样活佛的藏式楼房31座,各活佛住宅30...
1713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拉卜楞地区传记文学,以拉卜楞寺馆藏为主,据统计现存65000余部经籍中,传记类计有380多部,除藏区寺院高僧大德传外,以拉卜楞寺高僧活佛传为主,有二世嘉木样久美昂吾所著《第一世嘉木样传》,此书写成于1758年。
1714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拉卜楞寺不论其培养的文化艺术僧侣学者,还是创造的佛画艺术,都是举世瞩目的。
1715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现在夏河县境内演出的藏戏,既不完全同于西藏戏,也不完全同于其它藏区的戏剧,它产生于拉卜楞寺,名叫“南木特”。
1716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拉卜楞寺不仅是一个宗教中心,也是一个庞大的历史资料宝库和文物古籍博物院,有数以万计的藏文经卷和历史文献,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中最丰富、最集中者。
1717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夏河地区文物在拉卜楞寺内馆藏的比重最大,保存完整,数量内容丰富, 是一所综合性的历史博物馆。
1718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拉卜楞寺的僧侣除念经、磕头、拜佛以外,在长期的寺院生活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
1719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桑科乡(〓)藏语音译名,意为“煨桑之谷”,地理坐标东经102°25’,北纬35。06’。据《安多政教史》记载:格萨尔王曾在此地煨桑祭神,故得其名。桑科乡辖6个行政村,19个自然村。
1720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桑科乡(〓)藏语音译名,意为“煨桑之谷”,地理坐标东经102°25’,北纬35。06’。据《安多政教史》记载:格萨尔王曾在此地煨桑祭神,故得其名。桑科乡辖6个行政村,19个自然村。
1721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大夏河。藏语称“桑曲”,即古漓水,又名“白石河”。明《一统志》将和政、广河境内的大夏水(今名)“广通河”混名,误称为大夏河,沿用至今。
1722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主要详细记录了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历史人物介绍。
1723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主要详细记录了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宗教界历史人物的介绍。
1724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主要详细记录了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宗教界嘉木样活佛系列的人物介绍。
1725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主要详细记录了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宗教界赛赤活佛系列的人物介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