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2561 条 113 / 171
1681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文学艺术主要介绍了夏河县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文艺团体、文艺创作、文化古迹等内容。
1682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夏河地区民间文学作品更为丰富多彩,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谚语、谜语、叙事诗、中诗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1683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拉卜楞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经过熔注、加工、创新、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民间艺术,成为藏族艺术中的一朵鲜花。
1684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文艺团体主要接下来夏河县拉卜楞民族歌舞团、拉卜楞寺“南木特”戏队、夏河县九甲乡昂却乎“南木特”戏队、夏河县业余秦剧团等。
1685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1920年因宁海镇守使马麒控制了拉卜楞地区,第五嘉木样活佛被迫远离拉卜楞寺,前往兰州为民请愿,为发展藏族文化,于1926年5月2日在兰州成立了“藏民文化促进会”。
1686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以来,从内地到边疆上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旧交错,百业待兴,光明在前。新时期,建设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摆在党和人民面前。
1687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古迹主要接下来夏河县八角城遗址、斯柔城遗址、甘加、桑科草原上的梯田遗迹、明代边墙等。
1688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夏河县第一个电影放映队成立于1955年,职员3个,负责人1名,配备54—16型放映设备一套,1101型电动发电机一台。
1689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图书主要介绍了夏河县新华书店及书刊发行、图书馆图书储藏与阅览、文明村文化室等。
1690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广播电视志主要描写了夏河县广播电视机构、广播宣传网的形成、系统内的电视覆盖、系统外的电视覆盖等内容。
1691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1年5月,建立夏河有线广播站,编制2人,配备50瓦扩大机一部,高音喇叭3只,开展宣传工作。同时还抄收中央台、西北台、甘肃台纪录新闻,不定期印油印小报《新闻快报》,供县级领导、机关干部参阅。
1692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1978年3月,省、州广播电视部门派专人在夏河进行了电视信号收测与建台选点工作。
1693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体育主要接下来夏河县体育机构、体育设施、体育队伍、体育运动会、体育教学等。
1694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初,夏河县体育工作由县政府第三科负责管理,1956年第三科改为文教科,1959年5月7日经德吾鲁人民委员会第十一次行政会议通过成立德吾鲁市体育运委会,1962年,县体委机构作了精简调整,保留体委名称,在文教部门配备专人管理体育工作。
1695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夏河县城体育设施比较简陋。在河南村只有一个小型操场,为藏民小学所有,管理人员一名,经费由县政府开支。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