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2561 条 105 / 171
1561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对夏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搜集、整理、调查、统计分析。为制定计划、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管理各项经济事业和社会事业提供统计资料,并对政策和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统计检查和监督。
1562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1964年,以夏河统计局为主,进行了第二次人口普査。1966年整理编印了《夏河县1949-1966年国民经济主要统计资料》1986年整理了少数民族地区1949-1985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等统计成果。
1563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物价主要描写了夏河县物价委员会、物价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工农产品价格变化等内容。
1564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0年12月14日设立了夏河县物价评资委员会,配备主任1名,委员6名。
1565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夏河县地处高寒山区,公路交通极为不便,经济处于自然形态,使农牧畜产品和工业品的比价极为不合理,不等价交换的状况随处可见。
1566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夏河县主要工业消费品价格降低15.67%;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降低38.8%;主要农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77.74%。通过价格调査,各类商品的购销价格进一步趋于合理,工农畜产品的剪刀差逐步缩小。
1567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财政主要描写了夏河县财政概况、历年预、决算、财政收支平衡等内容。
1568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17年“夏河设治局”改为县政府时,于县府设财政科。由于负责收入机关均隶属省府,财政支出也均由省府直接拨付,财政科从设立到民国30年,基本未开展工作。
1569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夏河县的财政工作是在极其贫困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953年开始搞决算,当年的财政收入仅为21.3万元,财政支出为74万元。
1570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夏河县税捐收入由地方财政用于安排自治支出,实行地方自治财政体制,在中央和省补助下,达到财政收支平衡。
1571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夏河县财政预算收入的内容,主要有工商各税、农牧业税、企业收入和其它收入。
1572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综合平衡是指财政收支平衡。坚持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是财政工作的方针。
1573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税务主要描写了夏河县农业税、工商税、反偷税漏税、拉卜楞寺的税捐征收等内容。
1574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以前,夏河地区长期属于边陲地带,因此各朝代未能在这里设置专管税收的机构。迫于鞭长莫及,历代统治者普遍沿袭“贡献制”的特殊方式,即以当地各游牧民族进贡的土特产品如马匹、茜草之类代替税收。
1575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乾隆二十七年三月,设置循化厅,厅辖的“南番二十一寨”范围,包括今夏河县大部。据《循化志》所载,当时的南番二十一寨共有4214户,种水旱地9390段,纳粮421石4斗。赋额以每户1斗计,由循化厅征收。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