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12603 条 808 / 841
12106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 类型:
12107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胶州八角鼓又称“鼓子”,因有一张八仙桌便可演唱,故也叫“桌戏”。胶州八角鼓是我国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胶州茂腔、胶州大秧歌一样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数百年来曾广为传唱,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12108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早就听我母亲说,在胶州城里鼓子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家喻户晓的文艺形式,它内容广泛,雅俗共赏,既能登大雅之堂供有文化知识的人欣赏,又可在街头演唱,为广大群众所喜欢。
12109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胶州市八角鼓传统的艺曲。
12110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傅嘉蕙于1906年生于胶州大石头街,傅嘉蕙父亲是读书人,傅嘉蕙母亲也识字能看书,会唱鼓子。
12111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四大腔]时兴的新牌儿,莫非是谈笑耍玩儿,北京城有一位奶奶,闷厌厌儿,闲暇无事瞧瞧女孩儿
12112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胶州八角鼓的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并吸收了当地的民歌小调和地方戏的特点,因此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其曲牌据说有48个。
12113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胶州市八角鼓曲牌。
12114
后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 类型: 后记
12115
封底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 类型: 封底
12116
封面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封面
12117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书名页
12118
目次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目次
12119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正文
青岛人可上溯自旧石器时代的兰里河,但从青岛市出土文物分布图来看,最南为源头、云头崗一带,今市区的市南、市北、四方一带从没有古代文物出土,因此也无法证明隋唐以前这一区域的人类生活。
12120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正文
明代初期,青岛确有云南移民,而且数量较多。这些移民,既不是云南土著汉人,更不是少数民族,而是朱元璋派遣征云南的汉族军士及其家属。在今青岛地区,云南移民多分布在滨海地带,尤以旧时的即墨、胶州为最。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