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12603 条 804 / 841
12046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文革”期间,教师队伍遭遇到空前的浩劫,他们被“四人帮”侮之为“臭老九”,正常的教学秩序被破坏,欲教不能,欲罢不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每天在惴惴不安中度过。所谓“侯王建议”的出台,对农村小学教育的破坏尤烈。1968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
12047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文化大革命”一一十年动乱,对中国的影响太大了,经济上走上崩溃的边缘,政治上给党和国家带来一场浩劫,在青年的思想上造成了一时间的信仰危机。学校教育首当其冲,所遭受的破坏和冲击,在几代人身上都难以抹去阴影。吴宏岷是1963年7月中师毕业被分配...
12048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文化教员祁建华,在部队战士的扫盲工作中,经过长时间地摸索实践, 创造了一套快速成功地扫除文盲的识字教学方法,简称“速成识字法”。用这套方法教学,可以让原来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经过艰苦拚搏,半年时间能认23...
12049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晚清时期,教师是私人聘请制,职业无保证,因此只有求亲告友才能找到一个地方教学。在社会上教师一般都是生员,清朝在生员卧碑文内规定:“军民一切利弊,不许上书陈言,如有一言建白,以违制论黜革治罪”。当时教师没有言论和文字自由,也没有集会结社的自由...
12050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五四”运动以后,受新文化的影响,塾学在社会上不象以前那样吃香了,但由于它历史悠久和影响深远,在乡村农民中塾学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八年抗战中,在胶州西南乡的农村中,还有不少塾学。塾学也叫私塾,是由几家有孩子的户,联合起来聘请一位先生来教学的一...
12051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贫管”是20世纪70年代的产物,当时处于“文革”时期,称“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小屯学校也派了一名贫农代表来管理学校。这位贫农代表可真算得上贫,3辈贫农,没念过书,但这人脑子够灵活的,上了几天业校就认得村子里多数人的名字,有时还似懂非懂的翻...
12052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叶明伦是1968年2月从教的,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进入全国夺权的高潮期。一切政府机关、各行各业领导机构被统统砸烂。到1975年,邓小平同志复出主持中央工作,大刀阔斧地全面整顿,当然教育也在整顿之列。学校开始正常的教育教学,恢复了高考制度,...
12053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1945年6月,郝家庄村正式解放了,成立了“农救会”,开展减租、减息斗争。1947年,在党的领导下又重新建立了村政府,接着成立了自卫团(管治安)、妇救会、儿童团等组织。组织中没有识字的人,当时贫苦农民上不起学。农村正需要有文化的人来巩固我们...
12054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1951年,赵炳诚入良乡小学学习。这是一所建校较早的完全小学,有两趟大教室,分前后两个院。后来因为学生多了,又在前院的西边盖了一趟厢房。4年后,我初小毕业,领到了毕业证书,又接着升入高小学习,六年级有两个班,教我们音乐的是学校的教导主任兼六...
12055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劳动技术、科技教育是胶州师范学校的主要特色,全国有名。组织劳动技术、科技小组是我校进行劳技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这些活动小组,建有专门的活动室或活动基地,配有大量的设备,以专业指导教师为主,组织一部分有兴趣、爱科学、爱...
12056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1966年5月16日,自上而下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实际上是在革除我国传统文化的命。追根溯源,这是极左政治思想路线的延续,而党内一小撮野心家、阴谋家林彪、“四人帮”之流,从中推波助澜,兴风作浪,致使这场史无前例的动乱愈演愈烈。笔者现将所亲身...
12057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响应毛主席发出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从1964年9月开始,青岛市各区知青分期分批落户胶州,插队农村。当时插队在铺集、张应、小麻湾、洋河、张家屯等各个公社的青岛知青共有300余人,其中最大的不过二十四五岁,最小的只有16岁,文化程度高的有...
12058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一个人能有幸寻找到适合个人素质的有益爱好,而为之奋斗终生,是一种智慧。我的同事,胶州三中的王建国老师酷爱航模运动,并始终不渝为之奋斗,曾获国际金奖、国家体育一级奖章、运动健将称号。2000年,胶州师范在青岛市教委对中等师范的调整中被撤销,教...
12059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王秀峰,生于1929年1月,系胶州市杜村镇王家屯人。1948年初中毕业后参加教育工作,先后在杜村镇娄敬庵小学、胶西镇毛家沟小学、张应镇安家沟小学、杜村中心小学等学校教过书。后任杜村中心小学教研会主任到离休,现居住在本市教师一村。王老一生治学...
12060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徐玉蓉老师是胶州城人,1958年4月参加工作,在当时的胶县城关镇顺德街民办小学任民办教师,1960年8月转为代课老师,1971年转为公办教师,1972年由城关小学调到城南小学任小学教师,1986年任丁油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她自参加工作以来,总...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