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5473 条 277 / 365
4141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赣州城内有粮仓6座。道义仓,原在城西,始设于清雍正六年,建仓10间,储谷1.2万石,嘉庆二十一年改建于道署前东侧。府义仓,设城南宫保府,道光十三年知府汪云任购得王姓民房,建仓24间,储谷0.95万石。民义仓,设城南鸳鸯桥,建仓3座...
4142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赣州城内有粮仓6座。道义仓,原在城西,始设于清雍正六年,建仓10间,储谷1.2万石,嘉庆二十一年改建于道署前东侧。府义仓,设城南宫保府,道光十三年知府汪云任购得王姓民房,建仓24间,储谷0.95万石。民义仓,设城南鸳鸯桥,建仓3座...
4143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征收公粮,多为收款折征,赣州粮食主要靠私营粮商从外地调入。建国初期,市内国营粮食企业与私营粮商并存。市粮食部门年均调入粮食2000万公斤。1978年以前,基本上是靠统一调运形式组织地区间的粮食流通,进行余缺调剂。1953~...
4144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 类型: 正文
明清时期,大米加工用木砻去壳,脚碓加工。1938年,赣州城有米厂13家,柴油引擎13台,总功率126千瓦,日产大米420石。1948年,有机米厂16家。
4145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 类型: 正文
明清时期,大米加工用木砻去壳,脚碓加工。1938年,赣州城有米厂13家,柴油引擎13台,总功率126千瓦,日产大米420石。1948年,有机米厂16家。
4146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 类型: 正文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市粮食加工厂在保证完成国家分配的米、面、油加工任务的前提下,自行采购原料加工米制品,引进粉干生产线,开发快速米粉、方便食品。
4147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 类型: 正文
建国后,市粮食部门生产的米制品有烫皮丝、烫皮角、黄元米果、沙河粉、粉干等产品。
4148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 类型: 正文
建国后,市粮食部门生产的米制品有烫皮丝、烫皮角、黄元米果、沙河粉、粉干等产品。
4149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 类型: 正文
建国初,赣州市由市手工业联社的机面生产合作社生产面条,生产规模较小。1957年,机面生产合作社划归粮食部门管理后,逐步增建烘烤房、晒场等设施,产量逐步提高。
4150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 类型: 正文
50年代,粮食部门大都以粮食副产品作饲料供应。饲料品种有“三七”糠、统糠、细糠、碎米、酒糟和豆渣等,均由粮食部门统一管理供应。60年代初,江西省粮食局拨款3000元,支持市粮食局在市粮油加工厂兴建饲料车间,购置2台饲料粉碎机,当年生产粉碎饲...
4151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 类型: 正文
1941年9月,赣县县政府设粮食管理委员会,管田赋实物稻谷征收。次年,粮食管理委员会撤销,改设粮政科。1944年4月,县政府增设公粮分配所,负责公粮分配工作。同年9月,成立县粮食公司。1946年,成立田赋管理处。1947年3月,成立粮食调节...
4152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 类型: 正文
1941年9月,赣县县政府设粮食管理委员会,管田赋实物稻谷征收。次年,粮食管理委员会撤销,改设粮政科。1944年4月,县政府增设公粮分配所,负责公粮分配工作。同年9月,成立县粮食公司。1946年,成立田赋管理处。1947年3月,成立粮食调节...
4153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 类型: 正文
光绪二十八年(1902),赣州有裕太号、益和祥号、彭化中号、厚生号等10多家杂粮经营店。1929年,赣州米业初具规模,有米店(铺)、厂130多家。民国时期,赣州城内有赣县米厂,另有濂溪路碾米合作社、西津路碾米合作社。1945年,有私营米店(...
4154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 类型: 正文
清代,一切财政收支集权于中央,没有单独专门的地方财政。民国初年,军阀纷争,没有统一的财政管理。1928年,地方财政始产生。地方财政的财源大部分由省财政控制,地方开支靠赋税附加和杂捐杂税。
4155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 类型: 正文
清代,财政体制高度集中,一切课税权限由中央总揽,地方经费开支按中央规定的数目在收入中拨留使用,其余全部上解。1928年全国第一次财政会议后,各县逐步建立统一的收支报告制度和会计制度,赣县财政实行统收统支,尽收尽解。收支由省核定,入不敷出部分...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