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5473 条 212 / 365
3166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第六节工商组织商会赣县商会始建于清末。光绪三十二年改保安局为保商局,邹友海为临时总理。民国1年、3年5年分别为荀文循、刘义熙、邹友海继任。民国7年改商务分会为赣县商会、首任会第为熊万章。后由魏会蓉、刘甲第、彭在纬任会长。22年李壬当选主席。...
3167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赣县无归国华侨组织。1978—1979年由民政局分管侨务工作。1980—1981年,改归政府办公室管理。1982年3月成立“赣县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翌年6月,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廖球椿兼任侨务办公室主任。
3168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土地革命时期,工农兵代表大会是苏区工农兵民主政权的权力机构。县召开过3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
3169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土地革命时期,工农兵代表大会是苏区工农兵民主政权的权力机构。县召开过3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
3170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土地革命时期,工农兵代表大会是苏区工农兵民主政权的权力机构。县召开过3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
3171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代行国家权力机构职能。代表由工农商学兵各界人民群众推选,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共同商议决定全县大事。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的《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自1949年11月28—1...
3172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县人民代表大会为县一级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3173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第十届第二次人大会于1985年3月18日至20日召开。出席代表246人,列席的有六届政协二次会议的委员和县政府各委、办、局负责人。主要议程:听取审议县政府工作报告。1985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1984年财政决算和1985年财政预算人大常委会...
3174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1930年苏区实行乡、区和县苏维埃代表选举。选出的代表中青年至少要占十分之三,妇女至少要占十分之二,中农要占十分之一。县苏维埃举行过3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各届县苏维埃主席和政府。县、乡均成立选举委员会领导选举工作。组成乡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乡人...
3175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县署是县最高行政机关。自建县以来,名称历代略有不同,但职权相同。主管长官,汉魏称县侯,唐宋称县令,元称县尹,明清称知县。自唐以来县署机构设置大致相同,知县总揽全县政事。县丞为知县之佐官,掌内务文书、粮马赋税等事。县尉(明始用典史)掌治安、缉...
3176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县署是县最高行政机关。自建县以来,名称历代略有不同,但职权相同。主管长官,汉魏称县侯,唐宋称县令,元称县尹,明清称知县。自唐以来县署机构设置大致相同,知县总揽全县政事。县丞为知县之佐官,掌内务文书、粮马赋税等事。县尉(明始用典史)掌治安、缉...
3177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15年始称县政府,知事改称县长。民国16年县政府内科改称局,设公安、财政、教育、建设4局。民国20年夏,改称县党政委员会。民国21年夏称县政府,局改称科。民国27年增设五科(掌建设)、人事室、军法室。民国30年扩大编制按职掌称科。民国3...
3178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1930年2、3月间红三军二纵队进入白鹭、田村和清溪地区,开民苏区工作。3月,在田村进士第成立赣县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谢品经。主要任务是组织与领导各地区的革命暴动,帮助田要等地区建立区、乡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
3179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县人民政府沿革1949年7月17日,县人民政府在南昌市组建。县长张汉城随军南下。8月14日肢城解放,翌日开始正式办公。办公地点先在赣州市章贡路(现中共赣州地委机关驻地),12月迁赣州市南东阳山。
3180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清宣统二年(1910)成立议事会,选举陈瀛为议长。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