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5473 条 197 / 365
2941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旧时,树种由农民自行采集,主要是本地树种,如马尾松、油桐、油茶、木荷、樟树等。民国15年林场从外地引进少量常绿树种,为庭院美化、行道公路绿化培育树苗。建国后,面向社会,服务社队,发动农民采种。自1950—1982年树种的采集、调拨都是由县下...
2942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15年林场从外地引进少量常绿树种,为庭院美化、行道公路绿化培育树苗。建国后,面向社会,服务社队,发动农民采种。自1950—1982年树种的采集、调拨都是由县下达计划,拨给资金,由国营林场和乡、村(社、队)承担采种任务。1984年以后则由...
2943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民间历有自育自用,余缺调剂和市场交易习惯,茅店乡万嵩村巫、刘两姓早有培育马尾松苗出卖的传统。民国初年茅店、五云等圩场已有苗木交易。
2944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历史上,县民素有种植果木,垦修油茶的传统。民国15年(1926)建立公营林场3个,私营林场5个,经营山地14300亩。民国31年全县营造行道树17690株。民国32—36年又植173490株。
2945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封山育林封山育林是赣县传统培育森林的方法。解放后,各乡村依照山林生长情况,实行全封山或半封山育林。“文化大革命”中,管理机构瘫痪,封山制度流于形式,社会上乱砍滥伐林木严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地陆续恢复健全护林组织。1985年10月,县...
2946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采伐 1955年以前,采伐木材由林农与木行私商议定,1955年后,林场和社队(乡、村)按政府每年计划采伐木材。随着国家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木竹采伐也逐年增加。1950—1959年,产商品材3.25万立方米,1960—1969年产...
2947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采伐 1955年以前,采伐木材由林农与木行私商议定,1955年后,林场和社队(乡、村)按政府每年计划采伐木材。随着国家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木竹采伐也逐年增加。1950—1959年,产商品材3.25万立方米,1960—1969年产...
2948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以前,赣县杉木经木行私商远销至南京、常州等地。民国19年(1930年)销售杉木数十万株,计数万两(龙泉码两)。
2949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县建有金砂、马祖岩和中山3个公有林场。民国30年(1941)后,县又先后开办上排、新兴、云龙山、复兴油桐林五个私营与合资林场,共经营山地约14300亩。民国31年中央林业部投资20万元,购置山林2000余亩,在今高龙林场高排站成立...
2950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县建有金砂、马祖岩和中山3个公有林场。民国30年(1941)后,县又先后开办上排、新兴、云龙山、复兴油桐林五个私营与合资林场,共经营山地约14300亩。民国31年中央林业部投资20万元,购置山林2000余亩,在今高龙林场高排站成立...
2951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1958年11月,县派工作组到茅店公社杨洞大队进行建立社队林场的试点工作,后来,各公社普遍陆续办起了社、队林场。1969年底统计,全县已办社、队林场,93个,有职工377人。经营山地而积10万亩,耕地873亩。同年,县人民委员会颁发了《赣县...
2952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1981年农村林业实行“三定”(即: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责任山),农民得到了经营山林的自主权。林业专业户、重点户和联户(简称“林业三户”)开始出现,“林业三户”是以发展林业商品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经济实体。1984年建立林业“三户”的有...
2953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山林私有,政府没有专门的护林组织机构,但在农村一般都有“禁山会”等由农民自发组织的民间禁山团体,并订有乡规民约,有的还顾请专人巡山护林。
2954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山林私有,政府没有专门的护林组织机构,但在农村一般都有“禁山会”等由农民自发组织的民间禁山团体,并订有乡规民约,有的还顾请专人巡山护林。
2955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第二节防火据1953年以来的32年统计,全县森林火灾发生377次,受灾面积31.31万亩。1967年小坪发生一起山火,县委、县政府组织机关干部100多人上山灭火。1980年,县荫掌山林场,发生一起山火,火灾持续三天三夜,毁烧杉幼林1万亩左右...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