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5473 条 195 / 365
2911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第二节分布 1949年以前,粮、蔗、油、麻、茶、果、菜、烟、药、杂等作物,在赣县就广为种植。1949年后,品种得到不断改良更新,分布更加合理。
2912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1949年以前,耕作制度基本上为一年两熟制,即早稻—晚稻,早稻—〓禾,早稻—晚蕃薯,早稻—采籽西瓜等;部分为一年一熟制,即中稻或一季早稻(秋田休闲);少部分地区在冬季种一季油菜、蚕豆等作物,为一年三熟制。
2913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1949年以前,耕作制度基本上为一年两熟制,即早稻—晚稻,早稻—〓禾,早稻—晚蕃薯,早稻—采籽西瓜等;部分为一年一熟制,即中稻或一季早稻(秋田休闲);少部分地区在冬季种一季油菜、蚕豆等作物,为一年三熟制。
2914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第二节低产田改造 1949年以前,农民有采用避山洪、排冷渗、砍树去荫等措施进行低改,范围小,效果差。
2915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第三节科学育秧水稻育秧赣县传统习惯用大板秧田育秧。早、中稻采用水播水育水拔,因秧田播种量过多过密,故“牛毛秧”多,遇到阴雨低温天气,常常发生烂秧现象。晚稻采用瘦田育秧,水播旱拔,故“黄瘦秧”多。1953年起推广新式秧田,大力采用黄泥水或盐水...
2916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水稻民国以前采用“大株稀植”,其行株规格一般为:12×10(寸)、12×12(寸),每蔸插10—15根秧。这样,不能充分利用地力,单产不高。1949年以后,推行适当密植。农业合作化初期,规格为9×8(寸)、8×8(寸),每蔸插7—8根秧,产...
2917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第五节水肥管理科学管水 1949年以前,农民对水稻沿用“有水串灌漫灌,水缺引水封满”的管水办法。1949年以后,实行科学管水:一是实行灌排分家,改串灌漫灌为沟灌,做到洪水、泥沙不进田,肥水留在田,冷水锈水排出田;二是合理用水,做到“混水莳田...
2918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常发病虫害全县作物病害有118种,虫害156种。
2919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品种柑桔清光绪十一年(1885)引进甜橙、黄金抽(有早、迟熟二品系)作生产性栽培。此后,传教士、商旅又将福桔、金钱蜜桔、大红袍、连城柑、三湖桔、肇庆柑、椪柑、蕉柑、金柑引入县内,此外还有野生之金豆,观赏用之佛手、香椽等品种。1949—195...
2920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品种柑桔清光绪十一年(1885)引进甜橙、黄金抽(有早、迟熟二品系)作生产性栽培。此后,传教士、商旅又将福桔、金钱蜜桔、大红袍、连城柑、三湖桔、肇庆柑、椪柑、蕉柑、金柑引入县内,此外还有野生之金豆,观赏用之佛手、香椽等品种。1949—195...
2921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赣县产茶历史悠久。宋代,本县产储茶列为贡品,后因产量不多而免贡。1958年,曾聘请婆源植茶技工,在茅店汶溪及田村指导种植与加工,但发展甚缓。1968年前后政府号召大力发展茶业,商业部门将其列为扶助生产项目,引进福建鼎大白,云南大叶种等良种。...
2922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根菜类有白萝卜(有信丰萝卜、马耳萝卜、南洲晚、火车头、浙大长等品种)、胡萝卜、胭脂萝卜、芫菁(碟子萝卜)、薯芋(薯子)、芋头、凉薯(豆薯、剥皮薯)、马铃薯等。
2923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县传统农具种类繁多,多数为手工操作,少数用耕牛或流水为动力。
2924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县传统农具种类繁多,多数为手工操作,少数用耕牛或流水为动力。
2925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第二节新式农具新式犁 1952年开始引进江西水田犁。1956年推广江西水田犁4000余张。以后,每年推广4000—5000张,逐步取代了传统木辕犁。1958年引进一批双轮双铧犁,因犁型笨重,当地牛力拉不动,也不便水田使用,未能推广。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