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25298 条
2021年
6627 条
2022年
9588 条
2023年
9083 条

颗粒列表

共 25298 条 1649 / 1687
24721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在晚年重新审视了未发已发的区分标准,认为应从是否应事接物而非是否受物欲影响来界定。他同时从性的角度阐述了未发已发的含义,并对程门未发已发思想进行了检查和批评。朱子强调未发之中不待推求,已发之后应省察,敬存养和省察都是重要的工夫...
24722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在晚年仍坚持涵养本原的观点,强调在心性论中重视气禀的影响,并主张通过明理体察和穷理工夫来对治气禀的影响,以贯通境界为目标。
24723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在《知言疑义》中提出了涵养本原的说法,认为本原即性之全体,以性善论为前提,强调在未发前要重视涵养工夫。朱子在与陆学辩论后,自我批评不够重视涵养本原,强调在本原处辨天理人欲。朱子晚年仍坚持涵养本原的观点,认为涵养工夫是成德的第一...
24724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晚年强调持敬涵养和穷理工夫,以去除气禀和私欲的影响,实现贯通天理成德的工夫。持敬是贯通动静的工夫,能变化气质、去除私欲,是成德的第一义。同时,朱子也重视穷理工夫,认为只有通过穷理工夫才能真正理解事物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遵循天...
24725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在“中和新说”时期确立了以敬为主、直内的基本观点,强调通过动容貌和整思虑来操存涵养。然而,进入晚年后,朱子更偏向于以“精神专一”来解释主一,不再强调“身心为一”的解释。朱子认为持守本心就是主一,就是敬,主一之外没有其他敬的工夫...
24726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在中年时期将克己复礼诠释为“克己复理”,纳入涵养工夫的范围。晚年时期,他更具体地提出克己复礼是涵养工夫的细则,强调以克己工夫解决内在的内容和外在的规范,最终确立以礼作为克己复礼的内容和规矩准绳。这一重新落实体现了朱子晚年重视外...
24727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年时期朱子以“克己复理”解释“克己复礼”,但此“复理”只是克己的结果,没有独立的工夫意义。晚年后,朱子开始重视以克己工夫解决内在内容和外在规范,并确立以礼作为工夫的内容和规矩准绳。同时,朱子不再以“复理”解释复礼,以避免克己工夫...
24728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反对以“复理”解释复礼,提出克己复礼的工夫要在视听言动中进行,以复礼作为克己的内容和规范。克己工夫不能悬空,必须落实到具体的现实世界而不是内心世界中。针对学者做工夫停留在内心的问题,朱子强调要在言行上点检,不可在非礼上思虑。
24729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认为克己复礼工夫不能悬空,必须以复礼作为克己的内容和规范,二者同时完成,不能截然二分。克己即复礼,没有先后之分,二者是同一工夫的不同说法。克己复礼的工夫必须精细入微,一一符合规矩准绳之中,才能算是真正的克己复礼。
24730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晚年不再以主静言持敬,认为持敬应贯通动静,精神专一即可。同时取消了以主静存养的意义,将静时存养限制在闲时状态。这种看法弱化了以动静区分未发已发工夫的必要性,体现了朱子晚年工夫思想的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24731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在其晚年不再以主静言持敬,认为持敬工夫应包含动静两个方面。他取消了以动静区分未发已发工夫的必要性,并对主静存养的思想保持警惕态度。朱子认为存养不必多用静的工夫,因为儒家强调入世哲学,每个人都要在人伦日用中承担责任,不应事接物的...
24732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在其晚年不再以主静言持敬,认为持守涵养应包含动静两个方面。他取消了以动静区分未发已发工夫的必要性,并对主静存养的思想保持警惕态度。他强调无论动静都要做工夫,动静工夫不能互相代替,也不能间断。
24733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晚年慎言主静,将主静限制在“闲时”,认为无论动静都要做工夫,动静工夫不能互相代替,也不能间断。他肯定静坐可以定精神,使道理有地方安放,但是将静坐限定在无事时。他也强调静坐不是涵养本原的主要工夫,持敬仍是第一义,静坐应该以持敬存...
24734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认为不能特地以静坐为一件工夫,静坐要在持敬的涵摄之下。文中提到,朱子认为不能特地以静坐为一件工夫,静坐要在持敬的涵摄之下,这是儒家与佛家静坐的区别。
24735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认为持敬与克己复礼是相资相成的关系,二者在工夫上互相配合、互相成就。同时,他也强调了克己复礼的工夫地位,认为只有当人心散缓时,才需要立下规矩以克己复礼。在晚年,他更偏向于强调克己复礼对持敬工夫的意义,并认为“敬则无己可克”是境...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