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25298 条
2021年
6627 条
2022年
9588 条
2023年
9083 条

颗粒列表

共 25298 条 1647 / 1687
24691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在“中和新说”时期确立了持敬为本的立场,强调涵养先于省察的工夫次序。他认为人心问题主要是放纵或昏惰,持敬是修身的基础。同时,他提出讲学和省察的工夫应互相发明,特别是在日用应接、思虑隐微之处加以省察。在面对湖湘学派时,他更加强调...
24692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在中晚年时期对戒惧和慎独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明确了戒惧为涵养工夫,慎独为省察工夫,二者不可混为一谈。同时,朱子也强调了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认为戒惧是慎独的辅助。
24693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强调知先行后、知易行难,认为知是手段,行是目的,力行比致知更重要。在与陆学的论争中,朱子批评陆学过于强调内心的自我完善而忽视对外界事物的研究和理解。同时,朱子认为圣贤教人先博文后约礼,遵循知先行后的次序。
24694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强调知先行后、知易行难,认为知是手段,行是目的,力行比致知更重要。在与陆学的论争中,朱子批评陆学过于强调内心的自我完善而忽视对外界事物的研究和理解。同时,朱子认为圣贤教人先博文后约礼,遵循知先行后的次序。
24695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认为修身应以持敬为本,讲学和省察都起辅助作用。对于格物与省察的关系,朱子以“四书”的读书法进行说明,强调省察对穷理的帮助作用,即穷理后的省察是为了达到自足于心,说明省察是诚意阶段的工夫,意诚则能力行。
24696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在晚年阶段完成了大量学术著作,并在生命的最后三天仍在修改《大学诚意章》。他对心性论的完善与涵养工夫的落实、涵养工夫的地位的关系做出了最后的判定。
24697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认为人的本心本性中具备了所有的天理,这是他论证性善论的重要命题,也是确立本心主宰地位的重要命题。心是身的主宰,而性是心的道理。这个命题说明了心与理的结构关系和功能关系,同时区分了普通人与圣人具理的不同方式。普通人如果不做工夫就...
24698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提出“心具众理”的思想,认为心是理的载体,心未发时仁义礼智之理已具。心具有主宰地位,性是心之理,是心之本。晚年朱子更重视“心具众理”,认为心是理的存放处,不能以性为静、以心为动,否则会导致心性分离。普通人本具众理,但如果不做工...
24699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心与理的关系做了说明,他说:“心有着意思时,便去理上看,不可只作一种说。若只说心便是理,更不说著察,但说做工夫,则只管说无入头处。须用著察见识始得。”②朱子认为心有着意思时便去理上看,是指心未发时具理,心发后则表现为察识,是涵养未...
24700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在1171年的《尽心说》中最早提出“心具众理”思想,他认为心是理的存放处,是本心的本性。同时强调心性的贯通,认为不能以性为静,以心为动,否则会导致心性分离。朱子在晚年更加重视“心具众理”的讨论,认为圣人和普通人虽然有不同,但都...
24701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认为“心具众理”,即心是理的载体和表现,强调心与理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他区分了普通人和圣人具理的不同方式,认为只有圣人才能自然具众理。朱子还通过虚实关系进一步解释了心与理的关系,认为心虚则理实,心实则理虚,如果心中以理为主,则此...
24702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以“心如谷种”比喻仁和爱的关系,认为仁是未发的爱,爱是已发的仁。心具众理,就像谷种具备生长的潜力一样,而这种潜力在适当的环境下就会表现出来,形成谷物的各个部分。同样,心的潜力在适当的环境下就会表现出来,形成各种情感。朱子主张通...
24703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借用伊川“心如谷种”命题对心、性、情关系进行分辨,以未发释仁,以已发释爱,并强调心如谷种,生之性为仁,阳气发动为情。他主张通过存养心性来实现仁和爱的表现,并认为仁作为心之德包含了仁义礼智四德和仁、义、礼、智、信五常。
24704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在晚年更多地关注性情之辨,与方宾王多次围绕仁的理解展开论辩,辨析以方宾王“四端为性”即认情为性的观点。朱子认为仁是天理之统体而存于心,是心与德相结合而流动发生的端绪,如此即将仁解释为端绪。方宾王以“流动发生之端”解释仁,又以同...
24705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晚年对性情关系的阐述强调性情脉络相通,但更加注重辨析性情之别。文中提到,朱子认为,性情关系需要强调其脉络相通,但更重要的是要辨析它们的区别。性是指未发状态下的心,是内在的、本然的;情是指已发状态下的心,是外在的、表现出的。心具...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