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3692 条
2021年
3692 条

事件类型

颗粒列表

共 3692 条 135 / 247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2011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活动基本停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境内佛事活动陆续恢复。到1990年底止,境内有寺、庵29处,住寺僧尼69人,佛教信徒2500余人。
2012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7),茶陵饶道亨弃官居家设坛修道,死后其宅被门徒辟为洞真观。宋初扩建改造,更名青霞观。元延祐四年(1317)奉旨改为青霞万寿宫。元至顺二年(1331)该宫毁于火。元至元二年(1336)修复扩建,为全国新建5处...
2013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唐天宝七年(748),唐玄宗因搜郡国图籍,发现在攸县凉江乡之洣水河流西向,一反“世间无水不东流”胜境,又闻张司空全家升举成仙的故事,便于天宝七年五月十三日下敕建观造宇。因此山当南岳朱陵洞之南,故赐标额为“朱阳观”。北宋政和三年(1113),...
2014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醴陵于唐代建金华观,清道光六年(1826)毁于水。道光二十五年改建祝融宫(火宫殿),现已改为市副食品加工厂厂房。
2015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邑人陈胜清施地40余亩与道士刘有心在酃县城北建洞真观。明景泰元年(1450),邑人李珩緮建真武殿3间,明末废。清康熙九年(1670),七世孙李濒茂、李林茂、李琼等重建。明成化年间(1465~1487),邑人...
2016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明成化年间(1465~1487)道士姚安禅在醴陵县修建的丁仙观,清末倒塌。
2017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美国基督教教师德慕登、邓维真与县人游云程、胡安桃从长沙来渌口传教,在渌口设立福音堂,中华基督教派正式传入境内。
2018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清光绪三十年,美国驻湖南总会总监督德慕登在茶陵城关四总街设立福音堂。发展教徒36人。民国3~31年先后在高陇彭家祠、辉山、栗陂等镇发展教徒,修建房屋,设立堂会和祈祷所,以扩大其组织。民国38年6月,该会合并到中华基督教会湖南大会湘东区会,1...
2019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清光绪三十一年,德慕登和中国牧师游鹏久从长沙来株洲传道。在解放西街租佃一间民房为礼拜堂进行传教活动。发展何发祥三兄弟为教徒,何发祥后升为长老,主持临时福音堂宗教活动。基督教遵道会创始人游鹏久提升为职牧、长牧,后任区监牧。清光绪三十年总监督派...
2020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民国6年,美国驻湖南总会总监戴一真、德慕登与中国牧师刘作霖等人在攸县城关设立“遵道会”、“福音堂”,民国10年改称“中华遵道会”,在城关建立“攸迎医院”和“励德学校”,民国10年停办。民国17年攸县堂会会址设在城关来宝巷5号,并陆续在新市、...
2021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清宣统一年(1909),德慕登派刘作霖、周双到醴陵县传教,在城关镇胜利路筹设福音堂。清宣统二年(1910),刘作霖在醴陵县东门设遵道医院,租用黄氏祠开办一所遵道小学。后改为遵道中学,并在福音堂开办成德完全小学。胜利路福音堂发展到中华人民共和...
2022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清宣统二年(1910),中国传教士刘怀清在攸县宏市设堂,发展信徒37人。由试牧祖耀斌、长老虞冬妹等主持宗教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止。
2023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清宣统三年,牧师周汉卿在攸县堂市设新市堂会,发展信徒19人。同期传教士赵月漆在攸县皇图岭设皇图岭堂。民国8年新建教堂1所,民国16年房危停办。
2024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民国6年,刘作霖、游鹏久在攸县小集设小集堂会,发展信徒41人。1958年停止活动。
2025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民国7年,传教士刘清怀在攸县三联村同湾设黄公庙,发展信徒48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停止活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