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怙厘大寺(苏巴什古城)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唯一号: 320935020210000458
作品名称: 昭怙厘大寺(苏巴什古城)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20/001
起始页: 0068.pdf
分类: 遗址
分类号: K878.3
主题词: 古城遗址(考古)-中国

作品简介

位于库车县城东北20多千米的库车河出山口的东西两岸。东经80°02′~80°03′,北纬41°51′20″~41°51′40″,故有东西昭怙厘寺之称。当地人称为苏巴什古城。“苏巴什”即维吾尔语“水源”或“水的源头”之意,因其地处库车河出山口之处而得名。据出土文物来看,昭怙厘寺大约始建于东汉末,至魏晋南北朝盛极一时。《水经注》卷二引道安《西域记》:“龟兹国北四十里,山上有寺,名雀离大清净。”这里所说的雀离大寺,就是昭怙厘寺。《梁高僧传·鸠摩罗什传》记为“雀梨大寺”,据说高僧鸠摩罗什曾在此寺升座为西域诸国王公宣讲佛法。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中始将此寺记为昭怙厘寺:“隔一河水,有二伽蓝,同名昭怙厘,而东西随称。佛像庄饰,殆越人工,僧徒清肃,诚为勤励。”正是昭怙厘大寺兴盛时期的写照。昭怙厘西寺依山傍水而建,面积约1平方千米,是一个包括佛殿、僧房、禅室及佛塔的佛教建筑群。主体寺院临河而筑,其余三面以高墙围护,现在虽只有断壁残垣,但当年的宏伟气势仍可想见。寺院内有一方形佛塔残存,高约3米。塔西是正殿,四面墙垣完整,西壁有佛龛。南为偏殿,其东壁还留有原造像之头光、背光痕迹,但造像已毁。主寺院西侧有方形塔殿,高约8米,其上有中心柱式佛殿建筑残存。主寺之北有若干建筑群,当为其他的寺院群落。昭怙厘东寺位于库车河东岸,与西寺隔水相望,其规模不及西寺。由前塔院、佛堂、中塔院、僧房5个建筑单元组成,依北高南低的山势而建,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建筑的样式与西寺相同。前塔院有高9米的覆钵大塔,颇为壮观。在昭怙厘大寺曾发现大量文物,除大量的铜、铁、陶制器具外,还发现多种古钱币及多种文字的古文书以及佛教文物。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龟兹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华发号主编的龟兹文化的内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通俗、可读性强的语言,对龟兹文化的形成、发展、作用和历史价值等作出较为系统的分类和记述,随着龟兹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成果的运用,打造龟兹文化品牌工程必将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从而推动地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发展,内容包含了地理,经济,政治,都护辖治,宗教,文化艺术,石窟艺术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