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木吐拉石窟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唯一号: 320935020210000432
作品名称: 库木吐拉石窟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20/001
起始页: 0064.pdf
分类: 遗址
分类号: K879.2
主题词: 石窟-美术考古-中国

作品简介

位于新疆库车县城西南30千米渭干河畔的悬崖.陡壁上,已编号的洞窟有112个。1961年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大约始凿于4世纪。早期壁画属于南北朝时代,窟内塑像已全部被毁。只有31窟的壁画保存比较完整,主要是盛唐时代的作品。唐代壁画内容以佛传、说法图为主,与敦煌莫高窟相类似。有的壁画间常有汉文和回鹘文榜题,属晚唐艺术。窟外并有塔基和寺院遗址,现多已塌圮。清徐松在《西域水道记》里说这里“山势斗绝,上有石室五所,高丈余,深二丈许。就壁凿佛像数十铺,璎珞香花,丹青斑驳”。库木吐拉石窟为研究新疆的经济、文化、建筑、音乐、舞蹈、服饰和工艺美术的发展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形象材料。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龟兹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华发号主编的龟兹文化的内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通俗、可读性强的语言,对龟兹文化的形成、发展、作用和历史价值等作出较为系统的分类和记述,随着龟兹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成果的运用,打造龟兹文化品牌工程必将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从而推动地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发展,内容包含了地理,经济,政治,都护辖治,宗教,文化艺术,石窟艺术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