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橛关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唯一号: 320935020210000177
作品名称: 柘橛关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14/001
起始页: 0091.pdf
分类: 遗址
分类号: K928.77
主题词: 关隘-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前面曾经说到,渭干河是唐代龟兹王城西边的第一道天然屏障,唐代文献中屡见的西出安西都护府后的第一座关隘——柘橛关,必然要设置在渭干河渡口上,作为控扼渭干河谷的要塞。这里,较细为之说明。 渭干河,是龟兹王国境内最主要的一条水道,《水经注》中称之为西川水。上游有二,西支为木扎特河,东支为克孜尔河,皆源于天山冰川。它们下流到拜城县境克孜尔千佛洞附近,汇流为一,称“渭干河”。它穿越却勒塔格山,进入库车县境,是库车绿洲上一条主要的生命源泉,库车、新和、沙雅县境许多汉、唐时期的古城、屯兵戍守之处,都在渭干河水系之内,赖渭干河而生存、发展。 沿渭干河谷上行,到其上游木扎特河谷,沿木扎特河谷上溯,沿途水足草茂,马行便利。进入天山,翻越木扎特达坂,即可进入伊犁河谷的昭苏盆地。昭苏盆地,为理想的高山牧场,汉代乌孙、唐代突厥,均以此为理想的牧地。这一通道,自古以来,也一直是沟通天山南北的通道之一,乌孙、突厥与龟兹,或通过龟兹与中原联系,均曾藉此路线而出入。 过渭干河,斜向西北行,进入托什干河谷,翻别迭里达坂,过伊塞克湖,到怛罗斯,是前面说过的“热海道”。通过“热海道”进出安西,也必须通过渭干河这一天堑。 过渭干河,斜向西南,到疏勒镇。疏勒、安西之间联络,还是必须受渭干河的制约。 这种自然地理、政治地理形势充分表明:距唐龟兹都城24公里左右的渭干河口,必须置关戍守。在这里设置的关城,其重要性,远过于苏巴什河口的雀离关、盐水沟峡谷中的盐水关。不在这里设关,会直接影响都城的安全,影响几条主要干线上的交通秩序。常识表明,不仅要在这里设置关城,安排驿馆,而且必须派驻较多的兵员,以利于安西都护府的军事防卫。《新唐书·地理志》中的柘橛关,不设置于此,确实是难以想象的。 如果只有文献资料,而没有考古遗址的印证,当然也会使最后结论受到一定影响,而现在是考古学家们,在渭干河口,确实无误地发现了唐代城堡,它们屏峙河道两岸,控扼出入却勒塔格的山口,堪谓“临水挟山,当川限谷”。面对这样的事实,再不把这城堡遗址,名正言顺地说明为唐柘橛关之所在,可就真是说不过去了(附图41)。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在20世纪90年代帷幕初揭时,就策划、设计并组织出版了《丝绸之路研究丛书》。应该说,它在当年,是紧密呼应时代要求而出版的一套好书。在这套丛书中,我应命承担了《丝绸之路考古研究》。当年交出的,其实并不是一本专著,而只是将手边积淀了丝路文化痕迹的部分论文,编集在一起,交了卷。本书内容包括:丝绸之路新疆段考古研究;孔雀河古墓沟发掘及其初步研究;唐西州白水镇初考;尼雅考古与精绝文明;天山东部的石雕人像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