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都统像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唯一号: 320935020210000100
作品名称: 僧都统像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12/001
起始页: 0150.pdf
分类: 其他
分类号: K879.41
主题词: 壁画-美术考古-中国

作品简介

僧都统像原是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现存德国柏林印度艺术馆内。僧都统为高昌回鹘时期最高僧官。僧都统像上方从左至右横写着汉文以及直写的回鹘文都统名榜,依次排列为:“法惠都统之像”、“进惠都统之像”、“智通都统之像”。此都统像是我国迄今为止绘画都统像清晰真实的、弥足珍贵的文物。 都统服饰反映了当时回鹘地区僧侣的穿着特征。内穿黄色圆领窄袖内衣是回鹘服饰款式,外披褒衣博带式紫色田相袈裟是唐代流行的僧服。田相衣则是将袈裟面料染色成若干方块,形如田畴。紫色为三品以上官服色。曾见于史书载。僧史略云:“按唐书,则天朝有僧法朗等九人。重译大云经毕,并赐紫袈裟,银龟袋。此赐衣之始也。”赠赐僧侣以紫衣是授予僧侣最高的社会地位。 僧都统面部长圆,肤色白皙,两细长眉与鼻梁相接,高鼻,红唇,头为剃度式,双手持花做虔诚供养状。 高昌回鹘佛教衣装有其鲜明的特点,面部则以本民族为模式,有其地域性特征。追溯其历史渊源,则与佛教传播有关。古代高昌曾是新疆佛教中心,与古龟兹佛教中心齐名于世。佛教从印度经克什米尔传入当时的 于阗国、龟兹国等地,东传内地中原地区,高昌是必经之地。高昌地区在佛教兴盛时期,兴建寺院、石窟、传经诵佛,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为研究古代高昌佛教、造型艺术、衣冠服饰,提供了可以考证的形象资料。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丝绸之路上的西域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正由于它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性,且展现出浓郁的民族衣饰风格,才使它独树一帜,别具风采。一部西域服饰文化的著成,应涵盖从古代到近代各族人民巨大的创造性。每一处墓葬出土的衣冠服饰珍品,每一幅壁画人物衣饰的穿着,以及雕刻衣装的草原石人、岩画、木雕、泥俑、塑像等人物的衣冠服饰造型,都足以说明西域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记载着它的兴衰,凝聚着先民的精魂。诚然,我们难以认定衣饰形式的确切年代,但却可以据此追溯到它的童稚时期,那经历了从人类混沌意识中的原始阶段,逐渐过渡到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