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黑色尖顶毡帽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唯一号: 320935020210000056
作品名称: 褐黑色尖顶毡帽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12/001
起始页: 0056.pdf
分类: 器物
分类号: K876.9
主题词: 纺织品-考古-中国

作品简介

毡帽从帽檐至冠顶高达32.7厘米,缘径28厘米。采用两大片毡块裁成长三角形,用白色毛线缝缀,帽的边缘翻起,也用白色毛线缝边饰,从帽缘到帽冠呈斜坡形,因此,冠顶再高也不易倒塌,帽冠顶部呈圆形似鸟的头部,意趣盎然。 褐黑色尖顶毡帽高大而厚实,尖顶部犹如小小山峦,仿佛凝聚着一股潜力,呈现出大自然原始古拙、质朴无华与豪放不羁。而帽冠的结构、质地与造型,则深蕴着大漠、戈壁、绿洲、草原游牧文化圈粗犷、雄浑的气质。帽冠的实用性与先民朴实的追求、信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尖顶式帽冠是游牧人帽冠的象征,流传极广,斯基泰人、塞人及游牧民族都爱戴此帽。过去只能在壁画、石刻画与泥俑形象上见到它,现在出土了实物,实为珍贵。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丝绸之路上的西域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正由于它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性,且展现出浓郁的民族衣饰风格,才使它独树一帜,别具风采。一部西域服饰文化的著成,应涵盖从古代到近代各族人民巨大的创造性。每一处墓葬出土的衣冠服饰珍品,每一幅壁画人物衣饰的穿着,以及雕刻衣装的草原石人、岩画、木雕、泥俑、塑像等人物的衣冠服饰造型,都足以说明西域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记载着它的兴衰,凝聚着先民的精魂。诚然,我们难以认定衣饰形式的确切年代,但却可以据此追溯到它的童稚时期,那经历了从人类混沌意识中的原始阶段,逐渐过渡到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