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衣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唯一号: 320934020210001041
专题名称: 面衣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31/001
起始页: 0132.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面衣是新疆古代居民出门远行头上戴的一种衣饰,男女皆可使用,在夏季可遮挡风沙和阳光,在冬季可避风驱寒。面衣又称“覆面”,从形制上看,顶部长幅后折,与左右边幅相接处用线缝联成帽套状,可以整个地套在头上。关于面衣汉文史籍中记载颇多。《事物纪原》:“又有面衣,前后全用紫罗为幅,下垂,杂他色为四带垂于背,为女子远行乘马之用,亦曰面帽。”《晋书·惠帝纪》:“帝..行次新安,甚寒,..尚书高光进面衣。”玄奘西行前往印度求经,路过高昌,高昌王麴文泰曾盛情接待,临别时麴文泰为他准备了足够的旅途用品“制袈裟三十套,因为西方寒冷,又造面衣、手套、靴袜等..”表明面衣具有避风驱寒的作用。面衣在新疆汉晋时期的墓葬中多有发现(图11),多用锦、绢等丝织品制作,也有用毛布和皮革制作的。吐鲁番出土文书中的公元5世纪以前的随葬衣物疏中,有关于“覆面”的记载。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中发现了很多色彩各异纹饰精美的面衣。如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联珠对鹿纹锦覆面、联珠对羊纹锦覆面(图12)、联珠团花纹锦覆面等,因受波斯萨珊王朝图案艺术的影响,其纹饰十分独特。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新疆古代服饰文化,包括新疆古代服饰文化概览、冠冕堂皇新疆古代的帽子、新疆古代居民的发式等内容。我国自古以来就以“衣冠王国”而著称于世。地处丝绸之路要冲的西域地区,服饰文化发展也源远流长,特别是先秦时期的毛织服饰和汉唐时期的丝绸服装,在中外服饰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