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裤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唯一号: 320934020210001028
专题名称: 灯笼裤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31/001
起始页: 0092.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洛浦县山普拉古墓出土裤装的从质地上可分为皮裤、毛布裤和绢裤三种。皮裤毛朝里,皮朝外,这样有利于保暖,适合在寒冷的冬季穿着。毛布裤多为灯笼裤,宽腰大裆,裤腿束口,是于阗古国典型的裤装样式。如《册府元龟》外臣部记口盘陀:“于阗西小国也,风俗与于阗相类,衣古风衣,作长身小袖袍,小口裤。”山普拉古墓出土的“人首马身”纹缂毛裤,形制为灯笼裤,出土时两裤腿已分离,裤腿中的图案十分奇特。左裤腿长102厘米,缀织“武士像”(图5),右侧是长矛;右腿长53.5厘米,蓝色底上,由四瓣花组成的菱格内织出人首马身的马人(图6),双手持一长管乐器,做吹奏状,身披的披风向后飘荡。这一半人半马的神奇人物,可能是希腊神话中的堪陀尔。另一裤腿上的“武士像”,虽然刻画的比较简单,但极近似斯坦因得自楼兰的毛织品上的赫密士[2]。考古发现的具有这种图案的毛布裤,在我国还是首例。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新疆古代服饰文化,包括新疆古代服饰文化概览、冠冕堂皇新疆古代的帽子、新疆古代居民的发式等内容。我国自古以来就以“衣冠王国”而著称于世。地处丝绸之路要冲的西域地区,服饰文化发展也源远流长,特别是先秦时期的毛织服饰和汉唐时期的丝绸服装,在中外服饰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