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竖箜篌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唯一号: 320934020210000392
专题名称: 龟兹竖箜篌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20/001
起始页: 0241.pdf
专题类型: 艺术

专题描述

竖箜篌,东汉之时,由波斯经西域传至中原。《隋书》、《唐书》、《新唐书》、《通典》和《唐六典》中的音乐志、礼乐志等都把竖箜篌列在龟兹乐之首。隋唐九、十部乐中的西凉乐、龟兹乐、疏勒乐和高丽乐都使用它。 龟兹石窟壁画中的竖箜篌(插图五),其出现次数均不如五弦、阮咸多,仅在克孜尔石窟第23、28、69、80、92窟、库木吐拉石窟13、58窟、克孜尔尕哈石窟28、30窟中有描绘。壁画中的竖箜篌都是10~14根弦的小型竖箜篌,与《通典》所载“二十有二弦”差别较大。壁画中的坚箜篌为囊状或长形半梨状共鸣箱,弓形琴杆插入其中,琴弦直挂或斜挂其上。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龟兹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华发号主编的龟兹文化的内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通俗、可读性强的语言,对龟兹文化的形成、发展、作用和历史价值等作出较为系统的分类和记述,随着龟兹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成果的运用,打造龟兹文化品牌工程必将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从而推动地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发展,内容包含了地理,经济,政治,都护辖治,宗教,文化艺术,石窟艺术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