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盾蚧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阿克苏地区果树主要病虫草害原色图谱》
唯一号: 320934020210000233
专题名称: 桑盾蚧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16/001
起始页: 0056.pdf
专题类型: 动物

专题描述

学名 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分类地位 同翅目 Homoptera盾蚧科 Diaspididae 形态特征 雌介壳灰白色,近圆形,上下扁平,长2.0m-2.5m,背面有螺旋状纹。壳点黄褐色,偏生于介壳一侧。雌虫长约1m,橙黄色,卵圆形,腹部分节明显。臀板较宽,臀叶3对,第1对较大,近三角形,硬化。雄介壳长约1m,灰白色,圆筒形,壳点橙黄色,位于前端。雄虫长0.6m-0.7m,橙黄色,有1对翅,尾端有针状交配器。卵长0.25m-0.3m,椭圆形,初产时浅粉红色,渐变淡黄褐色,孵化前变橙红色。1龄若虫扁平,椭圆形,橙色,体长0.3m有触角1对,足3对,腹末有尾毛2根;2龄若虫隐藏在1龄若虫蜕的皮和分泌物,所形成的介壳下,眼、触角、足、和尾毛均退化。发生规律桑盾蚧在我区一年发生2代,以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待桃、杏、桑等林果树木发芽后开始取食危害。据调查:桑盾蚧3月28日(杏树开始开花时)进入膨大期。3月31日出现雄虫蛹,4月3日雌虫体内形成卵粒(平均每头雌虫体内形成卵13.5粒),4月15口开始产卵,产卵率20%、平均单头雌虫产卵16.7粒(最高32粒),4月22口进入产卵盛期、产卵率84.62%,平均单头雌虫产卵 91.67粒。5月4日进入卵孵化盛期、孵化率达 44.18%,一代卵期10-15天,5月9日孵化结束。5月15大量若虫在枝条上活动,后固定在2-5年生枝上危害,一周后分泌出毛状白色蜡粉,然后形成介壳。2龄若虫老熟后进入前蛹期,再脱皮变蛹,蛹羽化变成成虫。7月上旬1代成虫开始交配产卵,9月上中旬2代成虫发生,交配产卵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雌成虫及若虫固定在枝条上吸食树液,严重时二至三年生枝条全被虫体覆盖,使被害枝干枯死亡。 为害寄主 寄主有杏、李、桃、桑、梨、核桃、葡萄等,其中核果类受害最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加强果园管理,增施有机肥,合理灌溉,促进生长,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虫害能力。 2.人工防治 结合果树冬春及夏季修剪,剪除集有若虫或成虫的枝梢,烧毁处理。开春及5、8月份刷刮若虫及成虫,减少虫口基数。 3.化学防治 对成、若虫可用40%杀扑磷(速扑杀)1000-1500倍液、48%毒死蜱(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25%蚧死净乳油8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

知识出处

阿克苏地区果树主要病虫草害原色图谱

《阿克苏地区果树主要病虫草害原色图谱》

本书介绍了阿克苏地果业病虫草害发生实际及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地区范围内林果业生产中主要、常见、多发的病虫草害种类,既有识别知识也有防治要点,侧重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简单易懂便于掌握,旨在提高基层植保人员和广大果农技术水平,进一步增强病虫草害综合防控能力,促进和保障地区林果业健康持续发展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