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日至11月30日阿克苏地区非法宗教活动专项整治工作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阿克苏年鉴.2011》
唯一号: 320932020210000837
事件名称: 2010年3月3日至11月30日阿克苏地区非法宗教活动专项整治工作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21/001
起始页: 0136.pdf
事件类型: 政治事件
起始时间: 2010年3月3日
结束时间: 2010年11月30日
发生地点: 阿克苏地区

事件描述

2010年3月3日至11月30日,按照地委统一部署,地委统战部牵头,在全地区开展非法宗教活动专项整治工作,坚持一手抓专项整治,一手抓长效管理,搞好协调服务,把包括信教群众在内的广大群众引导到发展生产、劳动致富的轨道上来,维护社会团结稳定。加强组织领导。地区成立以地委副书记、政法书记为组长的非法宗教活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委统战部。抽调6名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充实到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委专门划拨10余万元的活动专项经费。研究制定下发《阿克苏地区非法宗教活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意见》,明确活动开展的步骤、要点、目标和任务,并将责任分解到各县(市)成员单位。各县(市)、地直各相关单位按照地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的总体要求,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办公场所、工作人员,制定完善非法宗教活动责任追究办法、《村民公约》、专项整治工作制度等配套制度,并细化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在全地区上下形成通力合作的格局。 广泛宣传发动。各县(市)、各成员单位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形成“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网络有专栏、报刊有文章”的宣传格局。先后组建宣讲团(队)194个,深入基层累计宣讲1806场次;利用板报、横幅、标语、讲座、电视媒体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国家法律法规、民族团结教育有关知识、《宗教事务管理条例》、新疆及地区6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先进典型人物的事迹,增强群众抵制非法宗教活动,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分类强化培训。在学习培训工作中,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学习教育方式,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重点对参与整治工作队员、党员干部、中小学生、宗教教职人员、信教群众等普通农牧民群众及重点人员、“不放心”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73场次。做到“干部会讲,讲的透彻;群众愿听,听得明白”,增强了各族干部群众参与专项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全面调查摸底。各县(市)采取重点排查与全面排查相结合、定期排查与适时排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人员排查文化市场、手机市场、集贸市场、流动人口和重点人员集中的区域。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对整治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问题逐村逐户展开地毯式排查,摸清了经常开展非法宗教活动的村组和宗教活动氛围浓厚的区域。对地下学经人员,被处理过的宗教教职人员,能通读《古兰经》、有解经能力的思想不稳定的信教群众进行全面登记造册,做到人员底数清、情况明。 深入开展整治。各县(市)结合实际,确定宗教氛围浓厚、非法宗教活动频发、宗教极端势力活动猖獗重点区域。并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整治区域,分类制定教育转化方案和专项整治方案,指定专人和下派专门工作组进行劝化和对确定的190个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整治,取得成效。 建立健全机制。总结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并结合以前制定的管理办法和各项制度措施,去弊选优,研究制定和完善符合本地、本行业实际的管理办法120个,建立长效机制107个。

知识出处

阿克苏年鉴.2011

《阿克苏年鉴.2011》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为特载、概况、大事要闻、领导干部名录、中共阿克苏地区委员会、政权·政治协商、群众团体、地方军事、法治、农业、工业、城乡建设·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扶贫开发、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新闻等30个类目,反映了2010年度阿克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阿克苏年鉴》(2011年卷)分为30个部类:特载;概况;大事要闻;领导干部名录;中共阿克苏地区委员会;政权·政治协商;群众团体;地方军事;法治;农业;工业;城乡建设·国土资源;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环境保护·招商引资;扶贫开发;经济监督与管理;贸易流通;银行·保险·证券;旅游业;财政·税务·审计;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新闻;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社会民生;县市概况;农一师阿拉尔市;附录。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地区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