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叉麴多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唯一号: 320930020210000172
人物姓名: 木叉麴多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15/001
起始页: 0298.pdf
时代: 隋末唐初
籍贯: 龟兹

传略

木叉麴多,是隋末唐初龟兹小乘教的高僧,声望颇隆。年轻时曾往印度学习佛教诸经二十余年,尤精佛教、语言、文字方面的声明之学。回龟兹后,即住于阿奢理贰大寺,宣扬小乘佛教,被龟兹王及人民尊为大德高僧。当时汉地佛教高僧玄奘是大乘教徒,唐初所以要西去印度学习,目的是要学习大乘有宗最重要的《瑜伽师地论》经典,想寻求解答凡人通过什么阶段和什么手续才能成佛。《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说玄奘西行时,他已年迈,但闻玄奘至,仍赶往龟兹王城,和王、众大臣、群僧迎迓东门外。次日,木叉麴多又邀请玄奘下榻阿奢理贰寺,并向玄奘说:“此国杂心、俱舍、毗婆娑等一切皆存,今可不必远涉西方,徒受艰难辛苦。”玄奘却向他索要《瑜伽论》,木叉麴多回答说:“何谓问此邪见之书耶?如为真佛弟子,必不学此书。”玄奘进一步回答说:“婆娑、俱舍,本国已有,恨其理疏言浅,非究竟说。所以故来欲学大乘瑜伽论耳。又瑜伽者,是后身菩萨弥勒所说,今谓邪书,岂不惧无底在抗乎?”① 由此可知玄奘时代龟兹已是小乘教的中心地,大乘教势力式微,像《瑜伽论》这样重要的大乘经典也已难找,所以玄奘只好继续西去印度。同时从木叉麴多的言谈中也可看到佛教内部的大小乘之间的矛盾斗争很激烈,从木叉麴多斥大乘经典为“邪书”一语中可以看出小乘教徒对大乘经典诋毁的实情。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