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祖国大西北的“油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过30年》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484
颗粒名称: 克拉玛依祖国大西北的“油城”
分类号: TE687
页数: 5
页码: 86-90
摘要: 回眸历史画卷,倍感岁月峥嵘。克拉玛依因石油而诞生名世,又以石油工业为依托而不断发展、壮大。1955年7月6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开钻,10月29日完钻后喷出工业性油流,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宣告诞生。随着油田的建设,克拉玛依于1958年5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建市,50年来,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勤劳智慧的克拉玛依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拼搏向前,在艰难曲折中探索,在改革大潮中奋进,创造出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光辉业绩。克拉玛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建市之初,克拉玛依城区房屋破旧简陋,道路狭窄,对外交通闭塞,对外交流极为不便。改革开放30年间,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关键词: 新疆 克拉玛依 石油工业

内容

回眸历史画卷,倍感岁月峥嵘。克拉玛依因石油而诞生名世,又以石油工业为依托而不断发展、壮大。1955年7月6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开钻,10月29日完钻后喷出工业性油流,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宣告诞生。随着油田的建设,克拉玛依于1958年5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建市,50年来,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勤劳智慧的克拉玛依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拼搏向前,在艰难曲折中探索,在改革大潮中奋进,创造出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光辉业绩。
  艰苦奋斗谱写辉煌
  30年改革开放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创业史诗,建设锦绣壮美的图画,30年的改革发展历程是一卷波澜壮阔的辉煌篇章。克拉玛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经济发展、实力提升。石油石化产业是克拉玛依的经济命脉,是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坚强保障。50多年来,三代克拉玛依石油人怀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崇高信念和“誓死拿下大油田”的革命豪情,转战天山南北,征战戈壁沙漠,冬战严寒、夏斗酷暑,自力更生、顽强拼搏,艰苦卓绝找油找气,历经艰苦创业、迎难而上、改革发展、历史跨越4个发展历程,创造了世人瞩目的辉煌业绩。1958年,建市之初的克拉玛依油田原油产量为35.73万吨,1960年达到166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39%,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改革开放30年,石油石化工业得到快速发展,1981年原油产量达到384万吨,开始了27年的持续稳定增长。2002年生产原油1010万吨、天然气20.2亿立方米,成为我国西部第一个年产千万吨大油田。2007年,克拉玛依油田生产原油1217万吨、天然气29亿立方米,与1978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45倍和10.57倍;加工原油884.8万吨,增长了5.28倍,石油和石化产品达到300多种,其中一批主导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生产乙烯23.9万吨,比乙烯厂建成初期的1996年增长近1倍。30多年来,石油石化工业持续稳步发展,相继开发建设了以克拉玛依油田为主的百口泉、火烧山、陆梁等27个油气田,建成了独石化、克石化大型炼油厂,形成了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服务、石油炼制、石化下游产品加工较为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随着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的建设,克拉玛依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石油石化生产加工基地。近30年加上前20年,克拉玛依油田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9.55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091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2.53亿吨、天然气347亿立方米,累计加工原油1.43亿吨、生产乙烯235.5万吨,为陆上石油工业的发展壮大、为自治区和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在新疆油田的发展史、克拉玛依的建设史上,书写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华章。
  作为资源型城市,改革开放30年来,克拉玛依在做大做强石油石化产业的同时,未雨绸缪,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努力探索和实践可持续发展的接续产业,相继作出了“二次创业”、“四大战略”、“1142”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战略举措,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石油化工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形成了以石油石化经济为主导,农牧业、旅游业、新兴第三产业等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今天的克拉玛依,已经发展成为新疆最大的工业城市,正逐步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北疆区域中心城市。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建市之初,克拉玛依城区房屋破旧简陋,道路狭窄,对外交通闭塞,对外交流极为不便。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克拉玛依建成区面积达到49.36平方公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乡道路四通八达,公路交通得到极大改善,现代化的4D机场建成通航,奎北铁路建设全面实施,拉近了与国内及世界各地的距离,对外交流合作更加便捷。公共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得到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供热普及率达到100%,其中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2.6%,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9%和75%。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积极实施城市绿化建设和生态保护,书写了改造自然、美化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光辉历程。特别是近年来,全市完成了全市76个居民小区和以人民广场、文化一条街、世纪公园等为代表的环境改造和大规模的城市绿化建设。积极实施荒漠植被保护、天然林封育、湿地保护工程,建成了10万亩生态林,极大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持续不断地开展一系列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专项整治,城市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三代克拉玛依人的艰辛努力和不懈追求,克拉玛依已由一个坐落在戈壁荒滩、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的工矿区,发展成为一座环境质量优良、资源合理利用、生态良性循环、城市优美洁净、基础设施完善的石油城市。截至2007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8.7%,森林覆盖率达13.95%,空气质量一、二级天数始终保持在全年天数的99%以上。近年来,我市先后被授予“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今天的克拉玛依,浓郁的石油文化与现代气息相互交融,蓝天绿地、炼塔井架与城乡建设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已矗立于天山北坡。
  社会进步生活提高。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们更是把改善各族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摆在突出位置。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人民政府立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为全市各族人民创造了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不断强化社区建设,重视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社会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基层社会活力,引导各族人民和谐相处。确立了“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加大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区服务建设的投入力度,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相继出台了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改善民生等一系列利民惠民政策,坚持每年为市民办一批实事好事,使广大人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充分调动了全市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推进了克拉玛依和谐社会建设。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入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致力于让全体市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尽最大努力改善退岗家属工等特殊群体的生活,特别是妥善处理了改制企业发展、国有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等诸多问题,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扩大就业,高度关注困难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广泛深入地开展“温暖工程”,构建了全方位的扶贫帮困体系,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30年间,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改革开放初期,我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4元,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仅有210.3元,2007年分别达到了13109元和6568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20倍和30倍,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20.28亿元。居民消费由量的需求向质的提高和多样化转变,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消费大幅增长。改革开放之前,全市住宅大多为土木结构的平房,人均建筑面积不足10平方米,且设施简陋。到2007年,全市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34.75平方米。目前,全市有普通高等院校1所,普通中专学校2所,中小学53所,幼儿园27所,主要教育指标及教学硬件设施配套水平居全国前列;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1个,每千人拥有医生数3名、床位数4.5张,居全国先进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7年控制在3%以内。今天的克拉玛依,已初步进入小康社会,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科学发展为民造福30年的发展历程,为克拉玛依在全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为克拉玛依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那就是: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坚强领导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实现克拉玛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政治保证。5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我们始终坚持市局(油田)党委这一特殊体制的领导,充分发挥体制优势,统筹协调好克拉玛依市和中央驻市石油石化企业之间以及石油石化企业与地方企业等各方面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整合全市资源,坚持做到发展共谋、责任共担、稳定共抓、环境共建、成果共享,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破解改革发展稳定中面临的种种难题,促进了克拉玛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30年的实践证明,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政企共设一个党委、政企分开运作的这种管理体制,完全符合克拉玛依的实际,更有利于油田和城市的共同发展,更有利于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一片亘古荒原上白手起家建起一座石油城,30年来,从实际出发,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准确把握石油石化工业在全国、自治区以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始终坚定不移地把油气勘探开发放在首位,科学开发、建设和管理油田,使原油产量连续27年保持稳步增长,已经开发53年的油田仍然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在油田开发建设中,我们始终遵循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了石油石化主业与工程技术服务业、石油工业与地方企业、石油工业与自然、石油工业与人的协调发展。实践证明,克拉玛依只有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为我们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全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必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执政为民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崇高使命。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的执政理念,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作为以油为主的资源型城市,石油石化产业是克拉玛依的经济支柱,是我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和基石。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始终牢固树立为油服务的思想,始终发扬“一切服务于石油,一切服从于石油”的传统,坚持将推动石油石化产业加快发展作为所有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克拉玛依打造成为西部最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实践证明,作为资源型城市,无论形势怎样变化,只要牢固树立为油服务的思想,把支持石油石化产业发展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就能推动克拉玛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维护社会稳定。稳定是前提,稳定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坚定不移地反对并严厉打击各种分裂活动,坚持不懈地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平安建设,怀着深厚感情处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人民内部矛盾,较好地解决了各个时期的社会稳定问题。同时,我们始终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人民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以人为本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从源头上减少各种矛盾的发生,营造了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环境,为克拉玛依的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必须大力弘扬克拉玛依精神。50多年前,油田的始拓者在极其艰苦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怀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雄心壮志,在戈壁荒滩上住地窝、睡帐篷,吃水只能到几十公里以外用马驮车运,一盆水洗了脸又洗脚。酷暑天帐篷如蒸笼,不得不用水泥车往帐篷上洒水,以求降温栖身。大风一起飞沙走石,几乎寸步难行,为了不影响生产,钻井工人就顶风“爬”到并场坚守岗位,为了防止被吹倒,有的人甚至把自己绑在并架上。在与酷暑、严寒、风暴的抗争中,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矢志不渝的钢铁战士,在他们身上,浸透着为祖国富强、甘于奉献的爱国主义情怀,浸透着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献身精神,浸透着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创业精神,这些精神财富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互相交融、渗透,熔铸而成了宝贵的克拉玛依精神,这就是: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民族团结、求真务实、追求卓越。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就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建设、持续打造中心城市。打造石油石化产业区域中心城市是建设富裕城市的基础,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根本。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石油石化产业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我们要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就必须抓住这一优势,全力支持中央驻市石油企业又好又快建设现代化大油气田,努力打造世纪油田;全力为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做好服务,积极争取扩大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原油加工能力,实现石化产能大跨越,打造国家一流石化基地。要突出石化下游产业、煤化工在我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接续位置,大力发展综合石化产业,最大限度地延伸石油石化产业链,尽快形成聚集程度高、专业分工配套、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集群。
  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不断增强地方经济的实力和规模。要以提高创新发展能力为突破口,鼓励地方企业进入石油化工、现代服务等重点发展产业,加快培育知名品牌和大型企业。坚持依靠科技,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大力发展旅游、物流、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方便的服务,促进更多的劳动力实现就业。
  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坚持走融合发展的道路,加大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合与协作,拓展克拉玛依的发展空间,发挥集聚与洼地效应,让克拉玛依成为载体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领头羊,凸现克拉玛依区域中心城市地位。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重点,加强与国内外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构建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就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建设、持续打造民主城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政治建设的主要目标。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我市在全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坚持以人为本,尽心竭力把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要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断完善行政决策、监督制约机制和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尊重和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为人民谋利益。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就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建设、持续打造幸福城市。建设和谐、平安、秀美城市,最终目的是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我们要以维护人民福祉为核心,构建惠及全民的小康社会。要进一步健全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加快生态城市建设步伐,构建准噶尔盆地重要生态屏障,把克拉玛依建成我们的秀美家园。要优先发展市政公用事业,加快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步伐,积极开展健康城市建设活动,进一步提升社区综合服务功能。要坚持科技兴油、科教兴市战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为老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要大力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要深入推进平安克拉玛依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三股势力”的破坏活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持社会长治久安。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全体市民过上更加殷实富裕、更加平安幸福的小康生活。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就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文化建设、持续打造文明城市。加强文化建设,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立足自身、放眼世界、海纳百川、张扬个性,以增加城市软实力和人文竞争力为主线,以建设具有鲜明西域特征和独特石油文化的城市文化为目标,推进文化强市战略。要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弘扬克拉玛依精神,传承老一辈石油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让这笔精神财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在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克拉玛依各族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知识出处

走过30年

《走过30年》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文集分理论政治篇、经济篇、社会、科教文化、军队等篇,收录了《以科学发展观的统领反腐倡廉建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民构筑社会保障长城》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唐健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