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新疆古生态地理群的新发现及其研究》 图书 |
唯一号: | 320920020210005039 |
颗粒名称: | 四、红山肩鳍类演化的地史意义 |
分类号: | K901.6 |
页数: | 5 |
页码: | 128-132 |
摘要: | 原始两栖类最早出现于泥盆纪的迷齿类,距今4.05亿年。二叠纪两栖类继续发展,肩鳍类出土于二叠系地层,距今2.7亿年。三叠纪进入中生代,在中生代的早期三叠纪,脊椎动物、迷齿类绝迹,爬行类发展,哺乳类出现。石炭纪鲨鱼的繁盛,说明单囊型卵胎生的生殖方式早在3.5亿年前就出现了。在二叠纪距今2.7亿年,世界各地发现的原始两栖类很多,但在它们的生殖方式、胚外器官上还没有足够的资料来证明其向爬行类演化的情况。肩鳍类的出土,第一,说明两栖类的繁衍,经历了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整整3个地质时代;第二,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它由两栖类向爬行类演化。 |
关键词: | 新疆 红山肩鳍类 地史意义 |
出版者:新疆科学技术
古生态地理是以古生态学与古地理学为依据,探讨地质史上生物圈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生存、发展、演化等规律的科学。开展古生态地理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人类和生物的物种起源,给社会发展提供历史的科学论据,为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开辟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