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蛙鲵”的生态功能与食物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古生态地理群的新发现及其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000
颗粒名称: 一、“蛙鲵”的生态功能与食物链
分类号: K901.6
页数: 4
页码: 87-90
摘要: 根据化石资料表明,古有尾两栖类,体长有的已超过50cm,估计最大成体在6。按化石资料复原,其形体独特,牙齿锋利,两眼较大,遗憾的是,栖境杳无人迹,是一个单纯的动物世界。因此,人类无法想象当时的情景,但其生态特征,却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其生态功能进行初步分析。“蛙鲵”面颅两侧,有大眼 1对,说明该种群视觉发达,便于窥察猎物动向,4颗上门齿,尖而锋利,下齿獠牙向里歪斜。“蛙鲵”与古鳕鱼群共生同一水域,因此它的生态特征为追逐鱼群,水下觅食创造了有利条件,尖而锋利的牙齿,是它赖以生存的武器。按以上食物链示意,就形成双链结构,即湖沼链、陆地链。
关键词: 新疆 “蛙鲵”的生态功能 食物链

内容

根据化石资料表明,古有尾两栖类,体长有的已超过50cm,估计最大成体在6。cm以上。按化石资料复原,其形体独特,牙齿锋利,两眼较大,遗憾的是,栖境杳无人迹,是一个单纯的动物世界。因此,人类无法想象当时的情景,但其生态特征,却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其生态功能进行初步分析。
  (一)头部生态特征与功能
  “蛙鲵”面颅两侧,有大眼 1对,说明该种群视觉发达,便于窥察猎物动向,4颗上门齿,尖而锋利,下齿獠牙向里歪斜。 “蛙鲵”与古鳕鱼群共生同一水域,因此它的生态特征为追逐鱼群,水下觅食创造了有利条件,尖而锋利的牙齿,是它赖以生存的武器。
  (二)口腔内舌结构及功能
  通过化石了解“蛙鲵”口腔内部结构是很困难的,幸运的是发掘了较完整的头部上、下盘化石,从而得以了解它口腔内部结构的机会,见图 6-13、图6-14。
  上盘:面颅、脑颅、眼眶骨、鳃骨清晰。下盘:下颌骨前端有齿,分别排列于口腔两侧。左右颌骨内口腔组织完整,在中舌两侧有形如香蕉状肌肉,肌肉外侧有较发育的颗粒状结构,可能是腺体组织,从图像分析,口腔内腺体组织较为发达。口腔中心部位有舌,舌有舌鞘,舌尖外露,指向咽喉,其作用有取食咽食的功能,又为陆地觅食昆虫的武器。舌的形态有明显的倒置,可能与捕食昆虫时倒转弹射有力有关。两侧的腺体可以提供足够的黏液于舌尖,增强捕虫时舌尖的黏度,将飞翔于水面或栖息于陆地的昆虫一举吞食,这一捕食生态特征,也是命名 “蛙鲵 ”的重要依据。根据上述化石资料,将其生态功能复原,见图 6-15。
  图6-15 “蛙鲵”头部生态功能复原图
  (三)形体生态特征的功能
  二叠纪“蛙鲵”,身长体窄,有四肢,骨骼比泥盆纪至石炭纪坚头类的发育有很大进步,已经有比较健全的骨骼系统,如颈骨、锁骨、肩胛骨以及骨盆。骨骼的健全,说明已经有完善的运动系统。四肢健壮,指爪发达,游水追逐或者陆上爬行,都比石炭纪的坚头类灵活。
  (四)古生物种群与环境的结构任何古生态地理群和现代生态地理群一样,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从同时出土的大量植物化石、鱼类化石、昆虫化石等,都证明了这一点。按以上生态功能分析,与“蛙鲵”有直接关系的,要数鱼类和昆虫类。
  1.鱼群密集的湖沼鱼类主要是古鳕鱼,古鳕鱼这一古生态地理群分布广泛,在准噶尔盆地南沿,东南断裂带均有分布,其古生态特征详见后古鱼类图谱。
  这一古生态地理群,唯有古雅玛里克湖及红山湖更有特色。发现这两湖区,在二叠系地层中,古鳕鱼往往与有尾目两栖类伴生同一水域。从出土化石的数量证明,当时该区域鱼群密集,但在古有尾目“蛙鲵”聚集的水域,古鳕鱼数量随之减少,两个古生态地理群之间,总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似乎其间有一个天然的威慑线,此等现象证明,可能是“蛙鲵”觅食的结果。
  2.昆虫种群繁多的盛况
  当时气候温暖,植物茂密,水域广阔,是昆虫繁衍的良好生态环境,因此,昆虫种群繁多的盛况,是可想而知的。从出土化石显示,展翅飞翔的昆虫常有落水现象,以及类双翅目的蛹,原蛉科的成虫等,有的形成于沼泽淤泥,有的落于湖水与有尾目葬于一块化石。昆虫能形成化石保存下来,证明这一古生态地理群当时繁衍盛况空前,已发掘的化石,见文后的古昆虫图谱。
  (五)古食物链的构成按上述“蛙鲵”觅食环境的结构和生态分析,不难看出古有尾两栖类原始食物链的结构,是随地球的演化历史而变化的。食物链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不同生物间的关系,主要是围绕食物发生联系。绿色植物是生产者,为动物提供食物。这一点在晚古生代同现代是一致的,证明食物链是自古就有的客观存在。因此,根据食物链的概念及化石资料,现将晚古生代内陆湖盆的食物链构成描述如下:
  以上食物链,昆虫与鱼类之间出现不连续链,这是有尾目两栖类存在双重栖境的结果,如果将两栖类在食物链中所处的位置,变换一种方式建立,那就得出与上不同的食物链结构,示意如下:
  按以上食物链示意,就形成双链结构,即湖沼链、陆地链。两栖类处在湖沼链的位置,是三级消费者;处在陆地链的位置,是次级消费者。因此,以这样的形式,围绕着古有尾两栖类,以能量传递的特点,用捕食方式,构成获取营养的捕食链。食物链上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作为一个营养级。每一个营养级,都把前一个环节所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用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繁殖;另一部分能量流通到下一个营养级,其余的能量为呼吸所消耗。

知识出处

新疆古生态地理群的新发现及其研究

《新疆古生态地理群的新发现及其研究》

出版者:新疆科学技术

古生态地理是以古生态学与古地理学为依据,探讨地质史上生物圈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生存、发展、演化等规律的科学。开展古生态地理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人类和生物的物种起源,给社会发展提供历史的科学论据,为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开辟一条新路。

阅读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