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属国并非创设于秦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884
颗粒名称: 龟兹属国并非创设于秦代
分类号: K203
页数: 2
页码: 126-127
摘要: 有关上郡属国龟兹县建置的最早记载见于《汉书·地理志》“龟兹”条注。汉志注解中提及“龟兹国人来降”的地名来历,而对龟兹县建置的具体时间未做明确交代。于是,后人对于上郡属国龟兹县出现的时间提出了不同看法。其中较有代表的是上郡龟兹县始于秦代说和汉武帝说。又,《秦律》中有“属邦”的记载,古代邦、国互称,这说明秦代已有属国建置。而且,归附秦代的匈奴人中并不会有龟兹人。②则匈奴征服西域二十六国当在前176年左右。是故,秦代不可能有龟兹属国这一建置。
关键词: 上郡 龟兹县 龟兹故城

内容

有关上郡属国龟兹县建置的最早记载见于《汉书·地理志》“龟兹”条注。注引应劭语:“龟兹国人来降,因以县名。”颜师古注曰:“龟兹国人来降附者处之于此,故以名云。”汉志注解中提及“龟兹国人来降”的地名来历,而对龟兹县建置的具体时间未做明确交代。于是,后人对于上郡属国龟兹县出现的时间提出了不同看法。其中较有代表的是上郡龟兹县始于秦代说和汉武帝说。
  认为上郡龟兹一名始于秦代的提法认为:“西汉初年,西域为匈奴所控制。上郡虽为秦所辟设,但秦亡以后,被匈奴占领,汉朝不可能处龟兹归附部落于匈奴管辖地区而设立属国。在此以前,只有秦统一后在此设立郡县,戍守边塞。因此龟兹属国应是秦朝为安置龟兹归附部落而设立的。”①这一说法实际上只是一种推论,似难成立。缘由如下:
  (一)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典属国,秦官,掌蛮夷降者”,②由此可知秦代确有专门管理接待来京的少数名族的官员。又,《秦律》中有“属邦”的记载,古代邦、国互称,这说明秦代已有属国建置。但秦代有多少属国,具体名称为何,史书无考。
  (二)秦代上郡有无龟兹这一地名也于史无证。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中认为“秦县见于记载者极少”。而“图中画出的县,一部分是见于唐宋前史籍中的‘秦置’县;一部分是见于战国记载而在西汉尚存的县;此外凡见于秦灭六国至西汉统一以前的地名,西汉时是县的,也作为秦县画出。③查图集中《秦代关中诸郡图》上郡中所标诸县,有肤施、阳周、定阳、高奴、雕阴等地名,并无龟兹。④由此可以得出,唐宋之前的史籍中并没有秦代龟兹这一地名的记载。
  (三)按照上郡龟兹属国始于秦代的说法,秦代上郡地区应有龟兹国人归附。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二年⋯⋯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又,“三十三年⋯⋯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以为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①同书《匈奴列传》载:“后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十余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適戍边者皆复去,于是匈奴得宽,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于故塞。”从中可以看出,与蒙恬在上郡一带作战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匈奴。因此,秦代在上郡一带即使设有属国,属国内的居民应是匈奴人等其他北方少数民族。
  而且,归附秦代的匈奴人中并不会有龟兹人。据《史记·匈奴列传》汉文帝六年单于与文帝书信所言:“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②则匈奴征服西域二十六国当在前176年左右。据此,秦代在上郡一带即使设有安置归附匈奴的属国,但其中不包括龟兹人。是故,秦代不可能有龟兹属国这一建置。

知识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的24篇优秀论文,主要围绕古龟兹文化传统、龟兹文化与丝绸之路、汉唐屯田文化等课题展开论述,探讨了龟兹文化在中外交流中的历史作用和贡献,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发掘古龟兹文化,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