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图书 |
唯一号: | 320920020210004863 |
颗粒名称: | 二、渭干河西岸唐代烽燧关隘遗址概况 |
分类号: | K878.3 |
页数: | 6 |
页码: | 82-87 |
摘要: | 渭干河西岸新和、沙雅县境内现存唐代烽燧遗址17处,关隘遗址1处,其中烽燧遗址新和县15处,沙雅境内有2处;关隘遗址1处,在新和县境内。烽燧遗址按分布情况可分为两部分:一条是东起渭干河畔西岸柘厥关,西至央达库都克,由9座烽燧遗址组成,距离120千米,基本与314国道平行,是唐代丝绸之路中道路线,文中称为丝路中道烽燧线;另一条北由吐尔拉,南至塔里木河畔,由8座烽燧遗址组成,距离38.2千米,位于唐代驻军屯田遗址群西和西南边缘,文中称为军事基地烽燧线。该烽燧线遗址群由9座烽燧遗址构成,东起渭干河西岸柘厥关,西抵央达库都克,基本与314国道平行,距离120千米,该烽燧线在新和境内。东岸东柘厥关当地村民叫“玉其吐尔”。 |
关键词: | 新疆 渭干河 关隘遗址 |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的24篇优秀论文,主要围绕古龟兹文化传统、龟兹文化与丝绸之路、汉唐屯田文化等课题展开论述,探讨了龟兹文化在中外交流中的历史作用和贡献,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发掘古龟兹文化,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