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传统生产工艺和技术保护工程第二期工程“少数民族毯”专家组综合评审意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少数民族毯》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662
颗粒名称: 中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传统生产工艺和技术保护工程第二期工程“少数民族毯”专家组综合评审意见
分类号: TS935.7
页数: 2
页码: 193-194
摘要: 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承担的国家民委委托“少数民族毯”研究课题,结合少数民族毯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和产业发展,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我国的民族毯问题。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我国少数民族毯的历史渊源、发展进程,梳理和归纳了少数民族毯的类型,描述了生产工艺的差别和文化传统特点,分析了少数民族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少数民族毯的政策建议。课题研究的成果具有开拓性意义,填补了国内关于少数民族毯研究的空白。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生产工艺

内容

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承担的国家民委委托“少数民族毯”研究课题,结合少数民族毯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和产业发展,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我国的民族毯问题。课题组自2008年8月至2009年2月,深入西藏、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从事少数民族毯生产经营的其它省市进行了调研,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文字和影像资料。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我国少数民族毯的历史渊源、发展进程,梳理和归纳了少数民族毯的类型,描述了生产工艺的差别和文化传统特点,分析了少数民族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少数民族毯的政策建议。
  课题研究的成果具有开拓性意义,填补了国内关于少数民族毯研究的空白。研究成果既有理论和文献价值,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的实际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评审专家组经评审一致认为,该课题组课题达到立项要求,可以结项。评审专家组建议,该研究成果可以出版。同时向课题委托方——国家民委提交一份关于保护少数民族毯的政策建议专题报告,建议增加以下内容:
  一、对“少数民族毯”作出明确的定义,以界定其内涵和外延。
  二、强调保护少数民族毯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促进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以宁夏毯为例,强调濒危少数民族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三、分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少数民族毯和作为少数民族特色产业的少数民族毯的联系和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和差异性的保护政策。
  四、将少数民族毯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实行特殊的保护政策。例如,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和保护传统生产工艺、保护民族编织技艺传承人。
  五、分析少数民族毯生产经营过程中采用机器大工业生产和手工工艺生产的矛盾,提出如何保护传统手工工艺的对策。
  六、在继续扩大出口的同时,努力开拓国内市场,加强民族毯企业的售后服务(清洗、升值、拍卖等环节),形成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一条龙的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
  七、政府应加强融资、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尤其是对于生产专利、原产地、产品标准、品牌等知识产权以及人才等方面的保护,这也是对于民族毯编织技艺、图案寓意等文化元素的保护。
  八、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规范其管理范围和职责。
  专家评审组成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学部委员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毯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毯业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藏毯协会秘书长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少数民族毯》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共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少数民族毯发展简史、少数民族毯生产工艺、少数民族毯文化、少数民族毯行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建议等。2008年6月,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承担国家民委“中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传统生产工艺和技术保护工程 ——第二期工程(少数民族毯)”项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