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兵团自然资源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通览》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240
颗粒名称: 一、兵团自然资源概况
分类号: P96
页数: 9
页码: 343-3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新疆兵团的自然资源概况,其中包括了土地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动物资源等。
关键词: 新疆 兵团 自然资源

内容

1.土地资源
  兵团土地总面积743.31万公顷,其中耕地106.46万公顷,果园3.69万公顷,林地38.8万公顷,草原241.62万公顷,淡水面积39.1万公顷,还有宜农荒地147.93万公顷。近期可开垦的荒地有61.09万公顷。这些土地资源,是兵团事业发展的可靠基地。
  兵团开发土地土壤种类兵团开发的土地土壤种类多,主要有灰漠土、棕漠土、草甸土和盐土,栗钙土及灰钙土也占一定比例。垦区耕地在全国耕地土壤养分六级标准中,一般列为四、五级。兵团垦区未利用土地296.54万公顷,占垦区总面积的39.89%。未利用土地是兵团进一步发展垦区农、林、牧业最主要的后备土地资源。
  兵团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结构包括农业用地(农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用地)和非农业用地(主要为建设用地,即交通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利工程用地等)。兵团农业用地和非农业用地面积分别为391.83万公顷和54.95万公顷,共计为446.78万公顷。分别为已利用土地的87.709%和12.29%。
  兵团土地利用呈现区域性特点兵团各师的土地分布于全疆各地,点面多,面积大,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地质和土壤等自然地理条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从而形成了农业生产的多样性。在土地利用布局和耕作制度上,也形成了明显的土地利用区域性特征。
  根据兵团土地利用区域性特征,大致可分为准噶尔盆地北部、伊犁谷地、准噶尔盆地南部、吐哈盆地和塔里木盆地5个区域。各区域的自然特点是:准噶尔盆地北部区气候寒冷,气温低,积温低,土壤盐碱轻,但肥力低,水资源丰富;伊犁谷地区气候温凉,积温低、降雨量多,土地肥沃,盐碱轻,水资源丰富;准噶尔盆地南部区地域宽广,气候温,积温较高,土地较肥沃,盐碱较轻,水资源较丰富;吐哈盆地区气候温暖,积温高,光照充足,但土地盐碱较重,水资源紧缺;塔里木盆地区气候温暖,积温高,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土地肥力低,盐碱重,水资源较丰富。
  由于各区域光热资源和水土资源条件不同,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也有较大的差异。土地利用程度大小的顺序是:准噶尔盆地北部区73.79%,伊犁谷地区64.69%,吐哈盆地区59.57%,准噶尔盆地南部区55.23%,塔里木盆地区45.19%。土地利用程度大小与牧草地面积的大小起很大决定作用。但农用地产值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候资源,其次是水土资源。准噶尔盆地区农用地产值低,主要是气候资源限制,而吐哈盆地区农用地产值低,主要是水土条件差。各区域农用地产值大小顺序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南部区、伊犁谷地区、准噶尔盆地北部区、吐哈盆地区。从总体看,兵团南疆地区农用地产值比北疆地区高。
  耕地兵团耕地总面积106.46万公顷,其中灌溉水田0.65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0.61%;水浇地96.52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91.77%;旱地面积7.1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6.74%;菜地0.9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0.85%。
  林地林地是兵团土地资源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兵团林地总面积38.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27%,居已利用土地面积的第四位。林地分布由于所处区位条件的不同,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农四师。胡杨林主要分布在农一、二、三师。农田防护林、护路林、护渠林和部分片林(用材及薪炭林)在兵团各师团场均有大面积的分布。三北防护林和灌木林主要分布在各垦区团场的部分山地、沟谷低平地带。疏林地由于干旱的影响,主要分布在农一、二、三、五师,少量分布于农四、九、八、六师。未成林造林地由宜林地面积和水源所决定,高度集中在农区条田边缘,在一、二、三、四、六、七、八、十、十二师面积最大。
  草地是兵团土地利用中面积最大的地类。面积为242.68万公顷,占兵团总面积的32.64%,占兵团土地利用面积的54.31%。草地中含天然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3类。天然草地是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未经改良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树木郁闭度小于10%的疏林地、覆盖度小于40%的灌木林地和天然草地。改良草地是采用灌溉、排水、施肥、松耙、补植、围栏等措施进行改良的草地。人工草场是指通过人工种植的草地,包括人工培植的用于牧业的灌木。
  2.水利资源
  兵团地表水年来水量114亿立方米,兵团垦区地下水资源量有58.56亿立方米,其中可开采量34.03亿立方米,现已利用11.87亿立方米,还可开采22.16亿立方米。兵团现有水库105座,其中大型水库11座,中型水库26座,小型水库68座,总库容量29.97亿立方米。有各级灌溉渠道8.89万千米,有防渗渠道2.29万千米。另有排水渠道3.85万千米。总灌溉面积达103.85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达87.06万公顷。
  兵团平原区土地面积49364平方千米内,水质矿化度小于2克/升的地下水资源量为75.74亿立方米,大于2克/升的微碱水及碱水量为7.35亿立方米。可开采资源量为52.08亿立方米,占全自治区的32.7%,可开采系数为0.69。兵团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河道入渗、渠系入渗、水库入渗及灌溉入渗,占总补给量的64%;其他降水入渗及侧向补给量只占36%。
  兵团开发利用地下水与垦区建设相伴而生、同步发展。1955年开始凿井并用于灌溉,1960年以水源地为标志的集中开发相继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兵团开采地下水总量(不含泉水)12.44亿立方米。其中用于农业灌溉11.8亿立方米,占总开采量的94.91%;工业用水2848万立方米,占2.29%;城市生活用水3471万立方米,占2.8%。垦区多数地区地下水含沙量少,水质矿化度均小于2克/升。经多年开采至今,尚未发现水质严重恶化的现象。由于水质良好,近年开采的地下水广泛用于发展滴灌、涌泉灌、喷灌等高新技术节水灌溉工程。兵团开采利用地下水还有较大的潜力。
  3.生物资源
  兵团的自然条件多种多样,适宜温带各种动植物的生长和繁育。加之多年来引进了欧亚各地作物、园林、蔬菜和畜禽品种,因此,新疆和兵团的动植物品种繁多。
  森林资源 兵团共有森林面积43.96万公顷(包括林地39.22万公顷,园地4.74万公顷)。兵团自成立起就将植树种草,开展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放在首位。团场以农田防护林为中心,同时开展防沙治沙,边境林等重要工程建设,恢复和保护荒漠植被,积极开发经济林,建立起综合性防护林体系。兵团161个平原团场,已有131个团场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绿洲内区域性气候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树种分类 兵团垦区普遍种植的树种有柳科54种,榆科8种,木樨科5种,胡科4种,紫葳科2种,壳斗科1种,苦木科1种,芸香科1种,蝶形科5种,杜仲科1种,蔷薇科2种,桦木科1种,松科6种,柏科4种,程柳科2种,茄科3种,含羞草科1种,蓼科1种,另有桑科、胡桃科、槭科等。
  广泛栽植于农田防护林区的主要乔木树种有:银白杨、新疆杨、胡杨、箭杆杨、白柳、刺槐、沙枣、大叶榆、大小叶白腊、夏橡、核桃、白桑、杏树、海棠果、紫穗槐、梭梭、红柳、沙拐枣、枸杞、加拿大杨、北京杨、小黑杨、群众杨、小叶杨、垂柳、山楂、臭椿、文冠果、夏叶槭、油松、棒子松、落叶松、侧柏、圆柏等38种。
  果树品种 先后从国内外引进29种836个品种(系)。分属17个科,31个属。其中:苹果223个,梨70个,葡萄178个,桃106个,杏69个,李35个,山楂25个,红枣29个,核桃15个,草莓32个,石榴2个,无花果3个,巴旦杏6个,醋栗2个,温梓9个,阿月浑子1个,樱桃9个,野生果树22个。
  草地资源 兵团的草地资源中天然草场面积最大,占牧草地面积的98.64%,集中分布在农十三、六、九、四师。人工草场面积最小,只占牧草地的1.14%。改良草场集中在农四、六、七、十三师,其面积占牧草地面积的0.21%。温性草甸草原类、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高寒草甸草原类、高寒草原类、高山荒漠草原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荒漠类、高寒荒漠类、低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高寒草甸类、沼泽类等草地类型在兵团各师团场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兵团垦区草地资源 二三等草地占草地总面积的60%,一等和五等草地比例均不大,不到总面积的10%。草地草群生产草量等级,以8级草地面积比例最大,6~8级草地比例超过70%。
  植物资源 兵团垦区播种的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经济作物、药材、薯类、蔬菜、瓜类、牧草、绿肥)品种资源非常丰富。
  牧草品种 兵团先后从加拿大引进无芒雀麦、坦波雀麦、中间冰草、沙生冰草、扁穗冰草、张普猫尾草、巴林猫尾草、紫羊茅、红三叶等17个品种。从新西兰引进丹兰、紫花苜蓿、三叶草、猫尾草、冰草、草芦等35个品种。垦区广泛种植的牧草是紫花苜蓿、鸡脚草、木地肤、博尔蒿、沙打旺、碱茅草。
  主要农作物及品种 粮食作物:冬麦28个品种,主要有新冬22号、17号、新冬18号、伊农16号、18号、奎冬4号。春麦31个品种,主要有新春26789号,宁春17号,巴春6号。玉米35个品种,主要有SC704、澄海1号、阿单1号、新石4号、农大108。水稻31个品种,主要有辽开79-3、7303、A稻7号、巴粳3号。大麦11个品种,主要有甘啤1号、中品6号、新啤1号、法尔维特。高粱主要是辽杂115。大豆11个品种,主要有新大1号、887704、石大1号、柯索。豌豆主要是天山小白豌豆。经济作物:陆地棉47个品种,主要有新陆旱7、8、6号,中35、中棉所24、27号、辽棉12、抗虫9。长绒棉5个品种,主要有新海14、15号,96-107、84-206,新海15号。油料:其中油葵11个品种,主要有G101、新葵杂4、6、5号花葵。油菜13个品种,主要有青油14号,007、伊犁黄、青油331。甜瓜11个品种,主要有早金、新密杂7号、7801、新86。打瓜6个品种,主要有新籽瓜1号、2号、兰州大片。啤酒花7个品种,主要有青岛大花、马可波罗、扎一、北京大花。瓜菜有17科58种,番茄品种14个,辣椒品种10个,茄子品种10个,黄瓜品种10个,葫芦菜用瓜品种14个,豆类品种6个。酱用番茄品种主要有里格尔87-5,黑格尔、21世纪、石红3号、518。
  野生植物 野生植物丰富,有近4000种,其中列为国家保护的有20多种,药用植物有100多种。兵团垦区的野生植物,主要有胡杨、梭梭、红柳、毛柳、榆树、白杨、冷杉、落叶松、野苹果、野核桃、野杏、野山楂、文冠果、野玫瑰、骆驼刺、白刺、芦苇、芨芨草、苦豆子、扫帚草、针茅、冷蒿、燕麦、罗布麻、橡胶草等。新疆的胡杨林面积占全国胡杨林面积的95%。兵团有胡杨林4万公顷,中亚沙棘3300多公顷。药用植物主要有甘草、枸杞、贝母、雪莲、麻黄、麦冬、党参、黄芪、当归、阿魏、大力子、车前子、蒲公英、肉苁蓉、秦艽、大芸、锁阳、虫草、五灵脂、苍耳等。兵团垦区有甘草2.67万公顷。
  4动物资源
  饲养动物 2000年,兵团饲养的家畜总数达477万头。其中:牛20.4万头、马3.21万头、驴4.1万头、猪60.4万头、羊388万只。饲养家禽427万只。石河子的军垦细毛羊、阿勒泰大尾羊,伊犁和伊吾的马,伊犁的新疆褐牛,驰名全国。
  野生动物 新疆的野生动物有699种,其中鸟类425种,哺乳动物137种,爬行类45种,两栖类7种,鱼类85种。列入国家保护的珍贵稀有动物87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20种,具体是野马、野牦牛、野骆驼、藏野驴、蒙古野驴、新疆虎、雪豹、藏羚羊、赛加铃、河狸、貂熊、白鹳、黑鹳、白鹤、黑颈鹤、白肩雕、斑嘴鹈鹕、藏雪鸡、游隼、角鸊〓。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67种,主要有棕熊、紫貂、猞狸、马鹿、北山羊、天鹅、玉带海雕等。其中马鹿、麝鼠、雪鸡、水貂等动物,已在兵团垦区成功驯养和繁殖,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商品。
  5.水产资源
  新疆共有鱼类90种(亚种),隶属于8目,20科,55属。在90种鱼类中,土著鱼类占50%以上,其他为1959年以后引入种类。鲤科鱼类为新疆主要种群。
  兵团管理的河湖和水库中生长的鱼类,主要有鲟鳇鱼、大红鱼、大头鱼、大白鱼、五道黑、鲤鱼、鲫鱼、高体雅罗鱼、尖嘴鱼、鲈鱼等。布伦托海的五道黑、丁鱼;额尔齐斯河的大红鱼和鲸鱼,伊犁河的鲟鳇鱼,博斯腾湖的大头鱼和尖嘴鱼,都是新疆特有的名贵品种。各垦区还从内地引进团头鱼、龟、河虾等许多新品种。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引进的冷水鱼乔尔泰、高白鲑让新疆人大饱口福。
  主要土著经济鱼类介绍:
  裸腹鲟 俗名鲟鳇鱼。鲟鱼全身都是宝。肉质十分鲜美,是鱼类中的珍品。皮可制革,卵可做各类鱼子酱,商品价值极高。主要产于伊犁河——巴尔喀什湖水系,年捕捞量约在8~32吨。
  哲罗鲑 别名哲罗鱼。为大型的经济鱼类,其肌肉含脂量高,美味可口,是珍贵食品。
  欧鲶俗 名六须鲶。是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的珍贵经济鱼种。皮可制革,鱼膘可制成上等鱼肚,市场价格颇高。伊宁市水产养殖场1992年进行欧鲶人工繁殖,获得成功。
  白斑狗鱼 俗名狗鱼。体大肉厚,肉质坚实,味好,是熘炒鱼片的适宜原料,商品经济价值较高。水域中有适量的狗鱼可抑制小杂鱼的过量繁殖。
  新疆大头鱼 别名新疆扁吻鱼。肌肉结实,味道鲜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已罕见,被列为国家一类濒危保护动物。
  须鱼 别名黑鱼、冬穴鱼、丁卡、丁须。肉质鲜嫩,含脂量高,味甚美,是做生鱼片的上好原料,有较高的商品价值。
  湖拟鲤 中文名西伯利亚拟鲤、斜齿鳊、普鲁,俗名红眼。在天然水域中分布广、密度大,在很多湖泊中渔获比例达50%以上。1966年移殖到福海湖后,1979年产量已占明水期渔获量的一半。
  东方欧鳊 俗名鳊花。个体大小适中,肉味鲜美,生长速度快,生态适应性强,能在各种类型湖泊形成数量很高的捕捞群体,是重要的经济鱼种。在额尔齐斯河约占总鱼产量的60%以上,在伊犁河约占50%以上。
  咸海 地方名大白鱼。其肉质坚实,味美,经济价值较高。但产量很少,目前在伊犁河我国河段内捕捞量大约占总渔获量1%以下,是稀有鱼类。
  额河银鲫 别名高背鲫。肉质鲜嫩,味道极美,深受人们欢迎。在额尔齐斯河流域平原湖、水库中,银鲫是主要捕捞对象之一。它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品种纯,雄性个体仅占3%。现已作为池塘养殖品种推广。
  欧洲鲤鱼 指在欧洲大陆各国培育的几个家养品系欧洲鳞鲤(伊犁高背鲤)、革鲤、镜鲤、带形鲤和散鳞镜鲤。这些优良鲤鱼品系,为独联体国家从欧洲移殖到伊犁河——巴尔喀什湖水系,进而进入新疆的伊犁河水域。目前在我国为新疆特有。肉质好,饲料转化率高,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耐低温。伊宁市水产养殖场已进行人工繁殖和推广。
  伏尔加白鲈 俗名七道黑。肉质鲜美,是珍美的食品。在伊犁河——巴尔喀什湖,年捕捞几十吨。伏尔加白鲈也是钓鱼业的最佳对象之一。
  梭鲈 俗名十道黑。肉质很好,是高营养价值的鱼品。梭鲈在水域中吃食野杂鱼和病鱼,能改良水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水体的生产性能。梭鲈在伊犁河的产量中占总渔获量的17.0%,在额尔齐斯河中约占2%~5%。福海县水产技术推广站,1992年进行人工繁殖获得成功。
  河鲈 俗名五道黑。肉质鲜美,可鲜食和制作罐头。是乌伦古湖、吉力湖、博斯腾湖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
  新疆水产资源还有引进的鳖、牛蛙、蟹等。
  6.矿产资源
  兵团农牧团场及其周边地区的矿产资源很丰富,种类多,品质优良。有能源、金属、化工、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80多种,其中煤、膨润土、石灰石、芒硝、石棉、石英矿、云母、石膏、盐等资源储量较大。饰面用花岗岩、大理石、玉石、石墨、砂金等也有一定资源储量。
  煤炭和石灰石在各师(局)均有分布,煤矿分布在除农五师外的13个师的50个团场,其中以农六师、农八师和农四师资源储量最大。金矿分布较广,以农十、八、九师和农十三师的资源储量较大。盐矿以农五、三、八师资源储量较大,其中农五师资源储量9700万吨,农十师资源储量550万吨。云母分布在农十师与农十四师,其中农十师的白云母资源储量高达2.3万吨,占全国总资源储量的60%。农十二师黄田农场的大理石矿,矿体长26千米,宽150米,全国闻名。农七师有我国唯一的天然沥青矿,品位也较高。农二师的石棉矿,是宝贵的耐热建筑材料,资源储量相当
  可观。农十师的膨润土资源储量高达5.6亿吨,品位国内罕见;硅藻石C级资源量380万吨,预测资源储量4000万吨,覆盖浅,易开采。
  兵团的矿山企业主要是建国初期军垦战士为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边探边采建设而成的,14个师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矿产开发。兵团的能源矿产与建材、盐矿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程度也较高。目前兵团有矿山企业217家,大多分布在“三边”(国边、山边、沙漠边),约占自治区国有矿山总数的1/4,年产矿石量641万吨,年总产值约7亿元,从业人员2.7万多人。开采矿种约30多个,主要有:煤、云母、蛭石、石棉、石灰石、硅灰石、天然沥青、膨润土、蛋白土、叶腊石、长石、石膏、珍珠岩、大理石、花岗岩、石英、页岩、砂岩、黏土、陶瓷土、磷、芒硝、铁矿、金、镍、钼、矿泉水等。其中,膨润土、云母、石棉、蛭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总量居自治区乃至全国的首位。开发的矿区(床)主要有:阿勒泰农十师云母矿、膨润土矿、农二师二十九团且干布拉克蛭石矿、阿尔金山三十六团石棉矿及全国唯一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阿勒泰农十师蛋白土矿等。
  目前,兵团矿业已经成为部分团场的支柱产业。2003年兵团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年发电量23562万千瓦时。年产原煤129971吨。水泥78万吨;工业总产值116922万元。
  7.旅游资源
  兵团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迅速。已连续5年持续增长,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03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总收入951亿元。全年接待游客总量20779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767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19942万人次;组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7002人次。西域国旅连续7年排名全国百强国际旅行社,在全疆旅游行业中创汇收入名列第一。绿洲中旅2003年接待日本大型旅游观光客人,开创了兵团和自治区旅游业“两个第一”。即第一次日本旅游包机直航新疆;第一次接待800人的日本入境大型旅游团队。
  2002年10月兵团第一家集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景点、旅游商品、餐饮、娱乐和旅游规划建设咨询为一体的大型旅游集团——新疆绿洲国际旅游集团组建。目前已出资购买了吐鲁番葡萄庄园经营权,受托管理地方数个宾馆饭店,与乌鲁木齐市东山区政府签署共同开发旅游景区的协议。新天国际股份公司开创了兵地融合发展旅游新模式,采取控股模式,参与了天池旅游景区、鄯善沙漠公园等地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经营。
  2003年,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在兵团实施了“21世纪支援西部地区开发旅游人才助学工程”,首批帮助兵团20名热爱旅游事业的贫困学生免费进入该院学习。
  兵团旅游资源和地方旅游资源是分不开的,为了避免重复介绍,这里重点介绍布局在兵团地区内的旅游资源状况。如农六师五家渠的青格达湖旅游区;石河子的周恩来总理纪念馆、纪念碑、王震雕像、军垦第一犁雕像、艾青诗馆、农垦纪念馆、人民公园、北湖旅游区、石河子总场、紫泥泉种羊场、148团沙漠旅游参观点、150团沙漠园、宁家河子瀑布、落脚湾温泉、达子庙古柏等旅游景点;农七师的137团场所在地乌尔禾魔鬼城;农五师84团场境内的怪石沟,农四师垦区伊犁河谷草原山景等,都是中外游客寻幽探胜的好去处。
  农四师71团所处的那拉提草原风景区地处伊犁河谷东端,是新疆和全国著名的草原之一,这里天山巍峨,雪峰高耸,森林葱郁,草原辽阔,风光秀丽,环境幽雅,被誉为“塞外江南”和“草原明珠”。附近还有著名的巩乃斯河谷景点,卡普河草原景点,都以其秀美的景色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
  五家渠青格达湖——沙漠生态旅游项目 位于农六师五家渠市境内,距乌鲁木齐40千米。青格达湖面积广大,水面约17平方千米,是天山北麓城市带中人工开发面积最大的湖泊型的旅游地。湖岸有约20平方千米的林带与湿地,现已形成可观的湿地候鸟栖息地约7.2平方千米。湖周可供旅游开发用地约15平方千米,生态环境良好。与其毗邻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旅游地带,有绵延不断的沙丘和沙漠植被,还有黄羊狐狸等野生动物,是距乌鲁木齐最近的沙漠景观。
  石河子市 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部的玛纳斯河流域,东距乌鲁木齐150千米,是兵团军垦战士开发建设起来的一座军垦新城,被誉为“准噶尔的鲜花”和“戈壁明珠”。过去,这里到处是戈壁、沼泽和芦苇,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开拓,如今已建成一个美丽的花园城市,楼舍房屋、厂房、学校、医院等都散布在葱茏苍翠的林网之中,绿化率达40%以上,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绿化先进城市”,近年又荣获联合国“人类居住环境改善最佳范例奖——迪拜奖”,“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在这座花园城市里,满城绿树,人在街上走,如同林中游,环境典雅幽静。“军垦第一犁”、“王震将军”铜像耸立在市中心广场上。石河子市是新疆重要的轻工业城市,是新疆轻纺、制糖和食品工业的重要基地,八一毛纺厂、八一棉纺厂、八一制糖厂、新疆天业等大型企业和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等,都集中反映了兵团现代化建设的新风貌,是重要的旅游参观点。
  巴布盖民俗自然村该旅游区坐落在农十二师104团的夏草场,属二级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极目眺望,青山松柏葱郁,峡谷碧水潺潺,与天山白雪皑皑遥相呼应。雄鹰在蓝天中翱翔,鸟儿在森林中鸣唱,缤纷的花朵在绿草丛中起舞,蒙古包好像朵朵白云散落于无际的绿茵之中。叼羊、姑娘追、赛马、阿肯弹唱会等极具哈萨克族民俗风情的活动,使景区洋溢着热情、奔放的气氛。在这里不但可以骑马、射箭,还可品尝到具有民族特色的酸奶疙瘩、酥油、油馕、野蘑菇汤等美味佳肴。朴实好客的哈萨克族牧民使您充分感受民族风情的独特魅力。

知识出处

新疆通览

《新疆通览》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了更好地向人们介绍新疆、宣传新疆,新疆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编写了《新疆通览》一书,从生态地理、人文环境、历史演进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个层面向广大读者展示了一个现代化的新疆。新疆古称西域,即中国的西部疆域。从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起,就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阅读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