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疆的畜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通览》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3992
颗粒名称: 三、新疆的畜牧业
分类号: F327.45
页数: 4
页码: 150-1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新疆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了畜牧业成为农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畜牧业生产方式进一步转变等。
关键词: 新疆 畜牧业

内容

自治区成立以来的50年,是新疆畜牧业大发展的50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区实行了“草畜双到户”为主的各种牧业生产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广大农牧民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积极性。随着我国农业新阶段的到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作出了“新疆农村经济结构实现以种植业为主向以养殖业为主转变,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大战略决定。
  1.畜牧业成为农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经过50年的发展,新疆畜牧业基本上具备了由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条件,已稳步向市场经济迈进,畜牧业的生产指标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与1955年相比,2004年牲畜年末存栏由1640万头(只)增加到5206.37万头(只),增长2.2倍;肉类总产量由6.69万吨增加到128.13万吨,增长18.2倍;牛奶产量由4万吨增加到133.32万吨,增长32倍多;羊毛产量由0.7万吨增加到8.91万吨,增长近12倍;禽蛋总产量达24.99万吨,畜牧业总产值187.47亿元,畜牧业占大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6%,农牧民畜牧业人均增收102.3元,畜牧业已成为新疆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2.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
  50年来,新疆畜牧业生产的各项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生产条件有了极大改善。特别是近年来,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政策机遇,积极向国家争取畜牧业建设项目和资金,为畜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支持。2000年以来,共实施各类畜牧业重点项目197个,落实资金10.9亿元,涉及草原生态建设、动物保护、良种繁育、信息体系建设、科技培训等多个方面。同时,积极争取外资项目,落实了世行贷款畜牧业综合发展项目、世行贷款雪灾援助项目、日本绿资源公团防止沙漠化项目、中加可持续畜牧业发展项目等,互换资金达5亿多元。这些项目的实施,使新疆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3.畜牧业生产方式进一步转变
  2000年以来,国家退牧还草、天然草原植被恢复、草原围栏等重大措施的实施,新疆草原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04年,人工种草300万亩,退牧还草2060万亩,人工种草累计保留面积达945万亩,实现禁牧、休牧、轮牧还草面积达3225万亩。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根据牧区的实际情况,狠抓了牧区定居建设,逐步改变长期游牧的传统生产方式,促进牧区各项事业发展及牧业生产向现代化转变,到2004年,全区已定居牧民达15.43万户,占牧民总户数的78%。这些定居牧户,不仅有住房、棚圈等设施,而且有规模不同的饲草料基地,使相当一部分牲畜在冬春季节实现了舍饲和半舍饲。
  4.畜禽良种繁育工作成效显著
  50年来,在培育、繁育和推广良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继1954年育成我国第一个细毛羊品种——新疆毛肉兼用细毛羊之后,又相继育成了伊犁马、新疆褐牛、新疆羔皮羊、新疆军垦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新疆军垦型)、新疆南疆绒山羊、新疆博格达绒山羊、新疆白猪和伊犁白猪等优良畜种,并建立了呼图壁种牛场、巩乃斯种羊场、昭苏种马场、紫泥泉种羊场等国家级重点种畜场。在建立优良种畜繁育基地的同时,各级畜牧部门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力推广良种、改良原有品种,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伊犁、塔城、博尔塔拉百万细毛羊样板后,相继完成了百万中国美利奴羊推广、百万肉羊推广、百万绒山羊培育推广等项目。近几年全面启动了良种繁育和推广工程,建立了21个品种改良示范县。自治区畜禽繁育改良总站扩建后冻精年生产能力达160万剂;呼图壁种牛场完成高产奶牛生产转型后年产胚胎达11000多枚;乌鲁木齐种牛场、巩乃斯种羊场、南山种羊场分别建立了新疆褐牛、超细型细毛羊核心群。2004年,全区黄牛冷配达90万头,胚胎移植达8000头,均居全国前列。全区牛的良种率达到54%,绵羊良种率达63%,猪禽良种率达到90%以上。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已初见成效。种畜质量标准和监督检测体系建设已有一定基础。
  5.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
  根据自治区产业经济发展规划,近年来加大了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2004年,新疆饲料玉米、豆类、青饲玉米、苜蓿种植面积达1100万亩,粮、经、草(料)播种面积之比为25∶51∶24,种植业“三元”结构初步形成;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按照自治区畜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牛奶、牛羊肉和细羊毛3个优势产业带正在形成,来自优势产业带的牛奶、牛羊肉、细羊毛占全区产量的81.6%、80.0%和76.6%。目前,全区牛的存栏数占9.5%,绵羊、山羊存栏占80%左右;可繁母畜比例达61.3%,畜群结构趋于合理。以鸽子、马鹿、牦牛、马、驴、珍禽为主的特色养殖成为结构调整的新亮点。天山北坡经济带和广大农区城郊奶牛的发展呈强劲之势。
  6.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迅猛
  一大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畜牧龙头企业在全区范围内崛起,带动了畜产品基地建设。以金牛、维维、西域春、麦趣尔、天山、天康、泰昆等企业为代表的十多家奶类、肉类、饲料龙头企业通过几年来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新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和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产业化进程。在新疆诸多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中,牛奶加工业发展最为迅速,到2004年底,全区牛奶日加工能力已达3000吨以上,乳品年加工能力达80万吨以上,已形成近10个地方名优品牌。几家大的乳制品企业已把产品打入北京、上海和甘肃等内地市场。
  7.饲料工业飞速发展
  饲料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畜禽饲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新疆饲料工业在近年来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全区配合饲料产品年产量达103万吨,商品化猪、禽、鱼生产基本实现了配合饲料喂养,良种奶牛配合饲料入户率达65%。秸秆的青贮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全年青贮突破500万吨,秸秆青贮达250万吨。

知识出处

新疆通览

《新疆通览》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了更好地向人们介绍新疆、宣传新疆,新疆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编写了《新疆通览》一书,从生态地理、人文环境、历史演进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个层面向广大读者展示了一个现代化的新疆。新疆古称西域,即中国的西部疆域。从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起,就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阅读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