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克苏年鉴.2011》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2187
颗粒名称: 种子工作
分类号: S339.2
页数: 4
页码: 169-172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2010年阿克苏地区种子工作情况包括种子储备与供应、种子质量管理、种子宣传、种子市场监管、种子企业审查等。
关键词: 阿克苏地区 农业 种子工作

内容

【种子储备与供应】 2010年,地区种子管理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种子加工与供应,提高种子质量,促进农业生产。做好春播种子加工储备工作,保质保量满足农业生产用种需求。全地区加工调运储备种子32321吨。其中棉种20075吨,主要品种:长绒棉为新海21,陆地棉为中棉所40、中棉所43、中棉所49、新陆早26、新陆早33等;玉米种子1975吨,正播玉米主要品种为SC704、郑单958、登海3672,复播玉米种子1071吨,主要品种为新玉9号、墨单8621、京早8号;黄豆种子50吨;水稻种子2020吨,主要品种为秋田小町,其他种子8251吨。品种均为自治区指定推广良种,地区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大宗作物良种覆盖率分别为100%、95%、95%、100%。及时掌握信息,确保小麦供种数量安全。2010年,由于前期天气异常,小麦成熟收获期比上年推迟10天以上。为确保冬小麦生产用种安全,地区种子部门采取措施对冬小麦种子收割、加工、包装、入库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管。县(市)因地制宜做好收购和供应工作。拜城和温宿两县的冬小麦种子全部由企业统一收购、供应。乌什县、库车县、阿克苏市的冬小麦种子部分由企业收购、供应,部分由种子站和乡农科站组织收购、调剂。沙雅县、阿瓦提县、新和县、柯枰县的冬小麦种子绝大部分由种子村调剂,少部分从其他企业调进。
  【种子质量管理】 2010年,地区种子管理部门加强种子质量管理,开展加工仓储及销售种子的质量抽检工作。为保证2010年春播用种安全,在春季种子销售季节,地区种子管理中心站对各种子企业的棉种加工及生产档案进行全面调查和质量抽检,抽查种子加工企业15个、种子样品48个、代表数量8975.5吨,合格率98%。县(市)种子管理部门采取棉种加工时派人跟班按加工批次检验、棉种销售时再次抽检并扦样一分为三由当地种子管理站、种子销售企业、种子用户封存留存备查,对检验出的不合格种子作出退市及相关处理。阿克苏市种子管理站对各种子企业加工厂及种子代销店的各类农作物种子进行抽样检查,抽样139份、代表种子数量1340吨。经检查,27吨棉种破籽率超标,立即作出召回该批种子处理。温宿县种子管理站抽取棉种样品126份、代表数量1245.3吨。经检验,1185.3吨合格,对60吨不合格棉种样品作出报废处理。库车县种子管理站抽检龟兹种业棉种1570.4吨,占生产数量的95%,对未达标的49.75吨棉种作出二次精选处理。新和县种子站抽取新和种业公司棉种样品65份、代表数量273吨,合格率100%。加强小麦、玉米、棉花、水稻种子田田间检验。在种子企业自检、县(市)种子管理站全面检验的基础上,地区种子管理站抽调各县(市)种子管理站检验人员对地区8县1市及相关种子企业的小麦、棉花、水稻原种田进行检验,良种田抽检不少于50%,玉米制种田实行全部检验。全年检验种子田1.96万公顷。其中检验棉花种子田1.37万公顷、实际田检1.08万公顷,合格率98%;检验玉米制种田0.15万公顷,合格率100%;检验小麦种子田0.43万公顷;检验水稻种子田133.33公顷,合格率均在95%以上。做好种子海南纯度鉴定工作。地区种子管理中心站对辖区内25个企业的棉花种子共扦取种子样品68份,在海南进行纯度种植鉴定,合格率95%。鉴定结果用维吾尔、汉两种文字刊登在《阿克苏日报》上,广泛接受社会监督。通过严把种子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环节,种子质量有所提高,在2010年天气异常年份,棉花基本一播全苗,种子质量纠纷数量明显减少,部分县(市)无种子质量纠纷发生。
  【种子宣传】 2010年,地区种子管理部门以科技下乡、“三一五”活动等为载体,通过悬挂横幅、印发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良种栽培技术和真假种子识别知识。地区及县(市)种子管理部门设立种子咨询台,宣讲种子基础知识和《种子法》相关规定,发放《购种须知》、《种植品种栽培技术要点》等资料3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489余人次。通过宣传,增强群众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种子市场监管】 2010年,地区种子管理部门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取得良好效果。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地、县(市)种子管理部门成立种子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牵头负责具体工作,并把种子执法年活动的开展列入各县(市)种子管理站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地区指导、督促各县(市)种子管理站对辖区所有从事种子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对经营户的经营地点、联系电话、联系人、经营状况等进行登记造册。加强宣传,打击制售假劣种子和侵权的违法行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子。清理不合格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开展种子市场大检查。种子管理部门在春、秋供种旺季,深入各种子经营企业及营销网点,开展以种子质量、标签、品种审定、品种授权、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种子经营档案、广告等为主要内容的种子市场大检查5次,专项检查12次,严厉查处打击假冒伪劣和未审先推等违规违法行为。在多次深入各县(市)检查后发现存在种子经销店拆包零售、部分种子代销店代销多个品牌、代销证通用等代销手续不全、种子进销货档案记录混淆或销货未登记、农作物种子销售后未扦取样品留样封存等问题。检查组给企业讲解办理种子代销证备案登记、种子经营及生产许可证的审批、种子案件处理等知识,在阿克苏电子政务网上公布存在的问题,方便企业、农户及时查阅相关信息。
  【种子企业审查】 2010年,地区种子管理部门依照《种子法》、《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及自治区农业厅《关于清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通知》要求,制定企业经营资质清查方案,首先要求持证的种子企业自查,提交书面材料,报当地种子管理部门备查。县(市)种子管理部门采取书面材料审查、核对证件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上报地区种子站,再次依法核查辖区内29家种子企业的注册资本、技术人员、检验设施设备、加工、储藏设施设备等资质条件,其中审查A证企业22家,通过限期整改仍不具备条件的有7家,建议收回其A证生产经营许可证。审查B证种子企业7家,有5家企业在规定的整改期限内仍未达到具备的条件,建议取消其生产经营资格。
  【种子市场存在问题】 2010年,地区种子市场存在主要问题:一是种子经营手续不规范。有的把代销证等同于经营许可证,代销商充当有经营资质经营商的角色;有的种子经营点经营档案不全,甚至无任何档案,种子进出无从溯源。二是经营行为不规范。品种检查中未审先推,夸大品种宣传,标签、包装广告不符合规定。三是经营品种不规范。品种多、乱、杂现象屡禁不止。
  【规范种子市场管理】 2010年,地区种子管理部门按要求规范种子市场。要求各种子代销点办理代销证。核查代销的每一个品种,与发放代销证的种子企业签订代销协议,明确代销的品种、数量、质量、期限及代销的相关法律责任。要求发放代销证的种子企业提供种子经营许可证复印件,以核查发证企业是否有资质在地区发放代销证进行种子销售。销售有品种权保护的品种还要提供品种使用权证书以及品种权人与发放代销证企业签订的品种、授权协议,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防止违反协议超区域经营。在开展种子市场大检查的同时,帮助各种子生产经营者建立并规范档案。各县(市)种子管理站向种子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印发地区种子管理中心站编制的《种子生产、经营档案表》,要求将档案表填写完整,种子销售季节结束后装订成册,随时接收检查。
  【种子品种管理】 2010年,地区种子管理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种子品种管理。一是规范新品种的引进。地、县(市)种子管理站、种子企业将收集的新品种,进行统一试验、示范,组织种子管理站、种子企业相关人员现场观摩、评价、论证,确定地区新品种推广名单,并在地区种子系统内通报。加强归口管理,规范地区农作物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行为,抓好农作物品种管理工作,保证农业生产用种安全,维护种子使用者合法权益。二是安排落实自治区品种试验示范任务。全年自治区给地区下达三个棉花区域试验任务。地区种子管理中心站承担2010年自治区南疆早熟长绒棉品种区域试验和2010年自治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任务,沙雅县种子站承担2010年自治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棉花品种生产试验任务。地、县(市)严格按照自治区试验方案要求落实各项工作,完成各项试验任务。三是加强地区级品种试验示范工作。结合地区实际,制定2010年棉花、玉米、小麦区域试验、示范方案,安排试验点8组22个点。其中棉花新品种对比试验、示范5组12个点。即长绒棉品种对比试验1组3个点10个品种、杂交棉品种示范1组3个点9个品种、常规棉品种示范1组2个点11个品种、常规棉品种区试2组4个点19个品种;小麦品种对比试验1组4个点品种12个;玉米品种试验、示范3组6个点18个品种。正播玉米品种对比试验1组2个点7个品种、复播玉米品种对比试验1组2个点6个品种、复播玉米品种示范2个点5个品种。示范品种是地区审定和引进的新品种,品种试验、示范工作为农民选购良种搭建平台,加快新品种推广步伐。四是做好品种选育、推荐工作。鼓励和引导种子企业开展优良新品种的引进、研发工作,地区新疆金丰源种业5个水稻品种和新疆德佳种业1个长绒品种品种通过自治区审定。德佳、新疆天玉、塔河、新疆棉城、鲁泰等种子企业引育、研发的15个抗逆性及产量、品质表现突出的棉花品种进入自治区预备区域试验,并初步筛选出小麦农大211、农大408、玉米新玉29等产量高、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逐步在地区推广。五是开展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示范现场观摩活动。地区分别召开2010年地区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示范现场观摩会,地区棉花新品种试验、示范观摩会。各县(市)种子站站长、负责试验示范的技术人员、相关企业参加会议。与会人员分别参观考察阿克苏市和阿瓦提县棉花试验示范点、温宿县金丰源种的小麦、水稻原良种繁殖基地、阿克苏多浪种业小麦原良种繁殖田、新疆德佳种业小麦原良繁殖田。通过观摩会,制定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后期管理的办法和意见。六是提出地区主要农作物品种布局意见,明确主推品种,并加大主推品种宣传力度,引导农民种植高产、优质品种。七是落实品种淘汰制度。自治区种子总站明确主要农作物淘汰品种,地区在实际中贯彻落实,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品种多、乱、杂现象。
  【种子生产】 2010年,地区根据农业生产情况,组织生产合格种子1.95万公顷,落实棉花种子田总面积1.37万公顷、玉米制种田0.15万公顷、小麦种子田总面积0.43万公顷。
  【良繁体系建设】 2010年,地区种子管理部门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制定符合地区农业良种繁育的措施。地区把小麦“二圃田”建设作为小麦良繁工作的重中之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狠抓“二圃田”工作,取得成效。地区繁殖小麦原种196公顷,种植穗行3.87公顷,选单株6.5万株,在生产实际中基本落实穗行繁殖原种、原种扩繁良种的种子繁育程序,生产的种子质量高,小麦单产(测产)444千克,比上年增加8.3千克,增长率12.2%。二是新品种选育取得成效。经过小麦新品种试验筛选,初步筛选出农大211、农大408等产量高、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三是增强小麦种子生产能力。2006年以来,地区加强小麦种子生产,小麦种子生产能力逐年增强。2008~2010年,地区小麦种子生产面积稳定在0.43万公顷以上,生产的种子除满足地区小麦生产用种外,还外销自治区其他地州,小麦种子生产步入自给有余的发展阶段。四是规范生产、收购、供应行为。地区小麦种子基本形成由公司提供原种、供各乡(镇)种子村扩繁、调剂给农户大田使用的生产格局。种子管理部门对种子质量进行田间纯度和入库前芽率两次检验把关。温宿县、拜城县由公司统一收购、加工、包装种子后再统一供应给农民;阿瓦提县、阿克苏市、新和县、沙雅县由乡镇农科站或农经站统一收购、加工、包装种子后调剂给农户;库车县部分由公司收购、加工、包装后供应给农户,部分由乡收购、加工、包装后调剂给农户。小麦种子生产做到基地落实、面积配套、技术措施到位、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棉花“三圃田”建设恢复,塔河种业、德佳种业、科润种业、金丰源种等种子企业从中棉所41、中棉所43、新陆中28等品种中选单株1.5万株,种植株行5.3公顷。长绒棉“三圃田”建设采用自交混繁技术,全年生产新海31保种圃0.3公顷。
  【种源审定】 2010年,地区种子管理部门为了解和掌握辖区内种子生产企业2010年良繁种子面积、品种、来源等情况,把好种子生产源头关,开展以作物种类、品种名称、良繁面积、地点、品种来源、技术负责人、生产许可证号等(其中保护品种要有授权书、良繁品种要由自治区审定编号、代繁品种要提供代繁合同)为主要内容的良繁种子申报工作。截至年底,第二次棉花种子申报面积1.35万公顷。其中原种0.58万公顷、良种0.77万公顷。玉米种子申报面积0.13万公顷。
  【种子项目建设】 2010年,地区种子管理部门继续抓好阿克苏科技兴阿项目《高产优质抗逆多类型棉花、小麦、玉米新品种选育及建立栽培示范区》和《棉花杂交品种选育推广应用》、《优质早熟复播粮饲兼用高淀粉玉米新玉29号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及自治区科技支阿项目《农大系列冬小麦品种在南疆地区的引种、示范和推广研究》的组织实施工作,项目进展顺利。
  【种子协会】 2010年,地区种子协会开展行业研讨、业务培训工作,重点开展种子经营人员培训、种子纯度海南鉴定、种子法律法规宣传、种子观摩现场会等工作。组织协会会员参加全国种子交易会等,发挥协会科技普及推广、监督和桥梁纽带
  作用。
  【种子信息】 2010年,阿克苏地区种子管理系统制定《阿克苏地区种子信息管理办法》。全年编辑《阿克苏种子简讯》12期,其中多篇被地委、行署、《阿克苏日报》、《自治区种子信息》采用。为广大种子生产经营者、管理者、使用者提供信息和工作动态交流平台。开展种子工作调研,完成调研报告4篇。做好种子行业的各种统计报表、种子案件信息调查表及其他各类报表的统计上报工作。
  【业务技能培训】 2010年,地区种子管理部门从提高种子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入手,采取集中培训、室内授课、共同讨论、模拟执法等方式对8县1市的30余名种子执法人员进行培训。为提高种子从业人员素质,各县(市)相继开展种子经营人员培训。培训内容是《种子法》、《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杂交玉米制种技术操作规程》、《制种玉米栽培技术》。
  【种子监管存在的问题】 2010年,阿克苏地区种子市场监管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企业进入门槛过低,地区种子经营企业和经销网点多;二是品种多,但表现突出品种少;三是试验、示范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地区一些县(市)种子管理站、公司试验用地不固定,每年靠临时找地开展试验工作,无法保证土地的土壤肥力的均匀一致,易产生误差,其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无法保证。

知识出处

阿克苏年鉴.2011

《阿克苏年鉴.2011》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为特载、概况、大事要闻、领导干部名录、中共阿克苏地区委员会、政权·政治协商、群众团体、地方军事、法治、农业、工业、城乡建设·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扶贫开发、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新闻等30个类目,反映了2010年度阿克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阿克苏年鉴》(2011年卷)分为30个部类:特载;概况;大事要闻;领导干部名录;中共阿克苏地区委员会;政权·政治协商;群众团体;地方军事;法治;农业;工业;城乡建设·国土资源;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环境保护·招商引资;扶贫开发;经济监督与管理;贸易流通;银行·保险·证券;旅游业;财政·税务·审计;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新闻;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社会民生;县市概况;农一师阿拉尔市;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阿克苏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