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龟兹文化》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1700
颗粒名称: 二、高僧
分类号: B947.45
页数: 4
页码: 211-2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龟兹佛寺高僧的情况,包含了佛学造诣深厚,受到僧俗信众的尊重和爱戴等。
关键词: 教宗 高僧 龟兹

内容

从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龟兹国传入佛教到唐懿宗咸通四年(860)龟兹国灭亡,在历史书籍中有记载的龟兹高僧共有20人,其中最负盛名、影响力最大的是鸠摩罗什和佛图澄。被列为龟兹高僧的,除龟兹本地高僧,还有来自罽宾(克什米尔)、天竺国(印度)的高僧,他们都曾经到龟兹挂锡、译经、传法、学习,有的经龟兹辗转到了中原,他们都曾经在龟兹活动过并产生了深刻、广泛的影响。这20位高僧,大多因为不畏艰险、不辞辛苦,积极向内地弘传佛教,而被记入汉文史籍《出三藏记集》、《高僧传》中,被历史记住,被人们怀念,以至于流传至今。他们在传播佛教,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活动,影响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文化史、哲学史、思想史,其影响力是极为深远和广泛的。这些高僧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龟兹高僧的佛学造诣都是相当深厚的,这是他们从事佛教事业的基础,是获得较高声誉的根本原因。为此,他们成为当地的佛学大师、佛教领袖,僧徒众多。如白延,“博解群籍,内外兼综”;佛图澄“妙解深经,旁通世论”;鸠摩罗什佛学功底深厚,大、小乘兼备,对般苦、中观更是信得其要;佛图舌弥是公元4世纪中叶龟兹最有造诣的小乘教派高僧,一人掌管八寺500多个僧尼;木叉麹多则是隋末唐初小乘教派的高僧,被龟兹王及民众尊为大德高僧。
  第二,龟兹高僧受到僧俗信众的尊重和爱戴,受到上层统治者的礼遇,有很高的威望和声誉,名闻遐迩。如东晋高僧鸠摩罗什,所经之处,备受尊崇,声誉远播。他在少年时去罽宾求学,学习进步很快,在辩论时屡挫外道,颇受罽宾国王的赏识,得到“外国之上供”的礼遇,破例给他提高供应,待遇比为高僧。回归龟兹途中,途经沙勒(疏勒),应疏勒王再三恳求,留住一年,并为他举行一次规模空前的盛大集会,邀请他登坛讲说佛教经典。在他讲学期间,四方信徒云集疏勒王城,盛况空前。在途经温宿国与人辩论得胜后,龟兹王慕名亲往温宿,躬迎回国,并为他“造金狮子座”,待以国王之礼。“西域诸国咸服罗什神俊,每至讲说,诸王皆长跪座侧,令罗什践而登焉”。鸠摩罗什声誉远扬,连中原都听说了他的盛名。以至于名僧道安力劝前秦王苻坚派人迎取罗什入中土,于是苻坚派大将征西域,嘱其破龟兹得罗什后,立即驿送长安。罗什来到凉州,后秦姚兴破凉州后,又以国师之礼,迎罗什入长安,住入西明阁及逍遥园,为其组织了庞大的译经活动和讲经活动。如佛图澄,后赵王石勒备加推崇他,尊之为“大和尚”。石虎尊为“国之大宝”,“衣以绫锦,乘以雕辇,朝会之日,和尚升殿,常侍之下,悉助举舆,太子法令,扶翼而上,主者唱大和尚至,坐座皆起。还派高官前往朝夕问候,太子诸公,更五日一朝”。由于佛图澄在中原的布教,赢得了名声,提高了在佛教界的地位,从而天竺、康居等地数十名僧,远道前往佛图澄处,亲聆教益;道安、竺法雅等内地名僧也前往听澄讲说。如佛图舌弥因为名高声隆,所以他管辖的三寺,“多是葱岭以东王族妇女,为道远集斯寺”,远方的贵族也慕名远道而来学习。
  第三,龟兹高僧之所以在佛学上取得很深的造诣,除了天资聪慧外,与他们刻苦学习分不开的,从而成就了一代高僧。如鸠摩罗什7岁出家,为了深造,到罽宾学习,很快就取得了较大进步;为了学习大乘教派,在沙勒(疏勒)学习一年。再如佛图澄,少时出家,并到罽宾受教,聪颖多才,能诵经数百万言,并能解得文义,一时名震西域。木叉麹多,年轻时曾往印度学习佛教诸经20年,尤精于佛教语言、文字方面的声明之学;达磨跋陀,天性聪明,少时出家,已能尽通三藏等。
  第四,龟兹高僧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他们各有所长,各有贡献。如鸠摩罗什学成回国后,以其本人的影响,在龟兹历史上掀起了大乘教的高潮,使龟兹改变了小乘教一统龟兹的局面,成为龟兹大乘佛教的转折点。随着鸠摩罗什的东去中原,龟兹大乘教也随之衰落,可见鸠摩罗什本人对龟兹大乘教的兴衰起了关键作用。鸠摩罗什深谙佛法,掌握龟兹文、梵文、中文,因此在佛经翻译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掀起了中原佛经翻译的高潮,成为我国佛教翻译史上四大翻译家之一。他翻译了35部、294卷,现存39部、313卷。在翻译上,一改直译诘屈聱牙、难懂难解的局面,改直译为意译。在意译方面,力求名实正确;在音译方面,以天竺为准。由于罗什佛学功底深厚,大、小乘兼备,对般若、中观、更倍得其要,保证了所译佛典的质量。鸠摩罗什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注重译文质量,倾向于意译。再如佛图澄“善诵神咒,能役使鬼物”,以麻油、燕脂涂掌,千里外事皆彻见掌中,又能“听铃意以言事,无不效验”,以及观天象定吉凶,命龙王出水降雨,与天神交往等。佛图澄利用咒术取得统治者对佛教的重视和信仰,宣传佛教,扩大佛教的影响力。利用统治者对自己的信任、尊崇,劝他们行“德化”,“凡应被诛余残,蒙其益者,十有八九”,统治者“虽不能尽从,而为益不少”,为中原百姓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如昙摩密多,对禅学颇有造诣,人称连眉禅师,到中原传布禅法,翻译禅经,使黄河、长江流域盛行了禅法;帛尸梨密多罗,长于咒术,甚为灵验,在中原译出了密教经典,并经过他的宣讲,使中原也传入了密教。
  第五,龟兹高僧大多出身高贵,有的是王室成员,有的是贵族,为其出家学习、留学深造创造了经济条件。因为在龟兹不是任何人想出家就出家,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保证。其贵族身份,也为其日后成名奠定了基础。如白延是龟兹王世子,帛法祖、帛元信、佛图澄、佛图舌弥是龟兹王室成员,帛尸梨密多罗是龟兹王太子,鸠摩罗什母亲是龟兹王妹等。帛尸梨密多罗是龟兹王太子,政治地位、宗教地位皆较高,加上他风度翩翩,气质高雅,性情爽朗,超凡脱俗,不同凡响,有着深沉的人格魅力。所以一到中原,西晋封建上层权贵便争先与之交往。鸠摩罗什一出家便和母亲居之名寺,先后到罽宾、沙勒求学,拜得罽宾王从弟盘头达多、莎车参军王之子须利耶苏摩为师,既是求学,也是王室交往,普通僧侣是不会有这样的机遇的。自公元3世纪佛教在龟兹宗教中取得压倒一切的地位和优势后,王室贵族剃度出家成为高级僧侣。自东汉至隋唐,都不断有王室贵族遁入空门成为高僧。
  第六,龟兹高僧大都有出国求学的经历。为了提高自己的佛学素养,龟兹高僧并不满足于在本国、本地求学,有条件的大都到当时有名的佛教中心、佛学大师处求学、深造。如鸠摩罗什到印度小乘教中心罽宾学习小乘一切有部学说,在盘头达多处研读了《杂藏》、《中阿含》、《长阿含》;在沙勒须利耶苏摩处学习大乘教,在罽宾高僧卑摩罗叉处学习《十诵律》,在罽宾高僧佛陀耶舍处学习《阿毗昙》、《十诵律》。他刚出家时,在龟兹最有名望的高僧佛图舌弥处学习小乘经典。再如龟兹高僧、南印度人达磨笈多,为求学曾遍历印度大小乘各国及主要寺院;如龟兹高僧高昌人法惠,在龟兹学习禅法,已获得较高声誉;回乡后为学习到更高明的禅法,又重返龟兹学习,悟得了小乘教第三果。这些龟兹高僧们,通过去外地、外国求学深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佛学素养。
  在东汉末年、魏晋时期的龟兹高级僧侣都是去河中当时世界佛教中心索格底亚那、巴克特利亚学习,当时也正是大月氏国贵霜王朝大力弘扬佛教时期,因而大月氏国、康居国高僧辈出。龟兹的早期佛教是从大月氏国、康居国传入,所以早期龟兹高僧都前往学习。后来罽宾已发展为印度小乘教中心地,而龟兹也以小乘教一切有部为主,因而东晋及16国时期的龟兹小乘高僧都前往罽宾留学,如佛图澄、鸠摩罗什等即是。同时,罽宾的不少小乘教高僧也不断来到龟兹弘扬小乘教,如盘头达多、佛陀耶舍、昙摩密多、卑摩罗叉等。大乘教在印度兴起后,中原的大乘教高僧不断西行去印度学习,而中国中原地区大乘教各宗派兴起后,印度一些高僧又慕名前来龟兹及中原各地留学和宣教,如阿质达霰、达磨战涅罗、昙无〓等。
  第七龟兹高僧大都有外出弘法的经历。龟兹高僧不只是在当地弘传佛法,遵循佛教普度,众生的宗旨,不辞辛苦、不远万里积极向外地弘传佛法。如佛图澄在中原地区弘法,前后门徒几迁1万,所历州郡立佛寺893所;鸠摩罗什在长安译经弘法时,四方义学沙门慕名而至,会集长安的僧尼达5000余人。龟兹高僧、罽宾人昙摩密多,禅学造诣很高,被称为连眉禅师,为弘扬禅法,东往龟兹数年弘扬禅法;为进一步弘扬禅法,前往西北地区敦煌、凉州,江南的荆州、长沙、建康及中原各地宣说,并译出禅经,使黄河、长江流域也盛行了禅法。龟兹高僧、罽宾人卑摩罗叉,精于律藏,到龟兹弘传律藏,使龟兹律藏完备。为进一步弘传佛学,携律藏在中原大弘。帛尸梨密多罗,在建康传播、翻译密教经典,经过他的努力,中原地区也流传了密教。
  第八,龟兹高僧大都是佛经翻译家,是掌握多种语言的人才。龟兹高僧除了刻苦学习佛教经典,为了弘传佛法、翻译佛经,还认真学习语言文字,为进行佛经翻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龟兹高僧一般都能懂梵文、梵语、汉语、佉卢文、印度西北俗语、中亚吐火罗语、龟兹语,所以都能把梵文佛典译成龟兹语。到内地传教的高僧又能把已译成龟兹文佛典转译成中文。从汉末、三国到西晋初年,不少龟兹高僧到中原去译经和传教,对中原佛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到公元4世纪时鸠摩罗什到中原传教和译经,开创一代译场,绝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在龟兹许多高僧已有译经的基础上孕育所形成。如白延是早期到内地译经的龟兹高僧之一,除了通龟兹文,“善晋胡音”译出佛经3卷。如帛法祖,除了通龟兹文,还通梵语、汉语,在中原译出佛经16部、18卷,;鸠摩罗什,除了通龟兹文,还通梵、汉语,在中原译出35部、294卷,成为中国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印度籍龟兹高僧达磨笈多,通梵语、龟兹语、汉语。来到龟兹学习汉语,为龟兹僧众讲说佛法,在洛阳翻译佛经7部31卷;天竺籍龟兹高僧阿质达霰,除了通梵文,还在龟兹学会汉文,能写汉字,译出密教经典4卷传入中原;龟兹高僧战地湿罗,学习了梵书、汉书、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碎叶)语、突厥语、护密语、吐火罗语,都有收获。在长安译经时,担任汉文笔译。通过翻译佛经,进一步深入广泛地传播了佛经,增强了佛教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推动了佛教事业向纵深发展。
  龟兹高僧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而被载入史册,他们的历史功绩,将永垂史册。他们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他们悲天悯人、济世利人的情怀,他们爱教敬业、努力工作的态度,他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意志,他们学有所长、经世致用的技能,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人们学习、继承和发扬,他们永远值得人们爱戴、尊重和纪念。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龟兹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华发号主编的龟兹文化的内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通俗、可读性强的语言,对龟兹文化的形成、发展、作用和历史价值等作出较为系统的分类和记述,随着龟兹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成果的运用,打造龟兹文化品牌工程必将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从而推动地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发展,内容包含了地理,经济,政治,都护辖治,宗教,文化艺术,石窟艺术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